(若4:1-42)、主动地走近玛窦(玛9:9-13)、主动地走近水池边的瘫子(若5:1-9)……我们基督徒每天也是带着“圣诞的喜乐”,主动地走进不同的生活环境、走近不同的人,将主耶稣带给他们,邀请他们接受主耶稣带来的福音
若瑟以信仰选择去爱就是用天主的爱“遮盖”自己不理解和不愿意接受的人的缺点。这种不看人的缺点的爱就是天父对我们每个人的爱。
每个人面对逆境的应对方法都会有所不同,放下面子,才能直面内心;拒绝盲目坚持,要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能找到让自己在绝境中好好走下去的方式,就是高逆商。给现实中的自己和心里的自己一个平衡。
只有当人拒绝接受祂的爱时,人才自绝于耶稣基督的爱。耶稣基督的爱人不只是为了人在现世生活在天主的爱中,更是为我们走了一个新的生命路径,带领我们回归天父:耶稣“知道自己是从天主来的,又要往天主那里去”。
《福音》的章节予以叙述,将我们带到提庇黎雅湖边,耶稣在同一个地方开始了祂从天父接受的使命:“打捞”人类,为将人类从邪恶和死亡的境地拯救出来。
教会应重新评估与媒体的关系,并接受观察,但前提是观察必须以公平的方式并尊重事实。
如果我们基督徒只是“萎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没有参与家庭的圣化和社会的福传,我们将来就不得不接受一个缺少慈爱的家庭和缺少福音的社会。每一位基督徒都是天父的慈爱。
没有人愿意受苦,更没有人愿意接受死亡。然而,爱情强于死亡。即使人反对祂,折磨祂,要钉死祂在十字架上,主耶稣仍然选择去爱人。祂爱每一个人,也包括钉死祂的人,祂为他们祈祷说:父啊!
1907年11月,他同妹妹开始在家中接受基础教育,一直延续到1910年7月。同年6月首次办告解,7月20日参加小学毕业考试。1910年10月同妹妹一起在都灵的马西莫国立高中开始念中学课程。
爱每一个人爱到底,是天父派遣主耶稣降生成人的旨意,是主耶稣虽然自己不愿意,但依然选择接受困难和死亡,背起十字架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