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跟教外人谈论耶稣的时候,我们也往往首先谈论他的人性:他是个犹太人,两千多年前生活于巴勒斯坦的一个名叫纳匝肋的小村庄里,是若瑟和玛利亚的儿子,家很穷,父亲若瑟靠做木工活养活一家人,玛利亚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
耶稣提醒那些打算跟随他的人说:“谁若不舍弃一切所有不配做我的门徒”(路14:33)。我们愿意知道耶稣究竟是在什么情形下说这番话的。他是在回答一个问题吗?
难道我不可以拿我的财富做我愿意的事吗?或是因为我好,你就眼红吗?(玛20:1~6)乍一听,早来工人的抱怨似乎有理。因为早来的干活多,按劳付酬,多劳多得是人间公认的制度。
天主特别爱你,所以拣选你做他的子女;我特别爱你,所以希望你和你的全家我们将来都能同到天国,享永远的福乐。但是你为什么就那么不愿和我一起走这条路呢?
虽然每次谈话都需要她们的儿女和孙辈来做翻译,但却丝毫没有阻挡她们之间默契的沟通。而修女们也已经把她们看成了自己人,经常和她们及她们的家人分享自己北方味十足的家常饭。
大家都在虔诚地参与,他什么也不懂,就到处看看,就在这时,他突然听到心里响起一个声音:“你该为‘她’做点什么?”(这个‘她’,他知道指的是教会、教堂)。
不会再让您受苦,我是您最幸福的女儿,我也要让您做最幸福的妈妈!”谨以此文献给我的母亲,也献给天下所有的母亲!同时,值此玫瑰圣月我也把它当作一份礼物献给我们敬爱的天上母亲!
儿媳很孝顺,毕竟是基督徒嘛,为家里做点牺牲是理所当然的。不过婆婆还有要求:“以后星期天也别到教堂去了,我在家里没有人照顾,很不方便。”如果你是儿媳会怎么样呢?当然这位教友感到很难过,也很为难。
不可否认地,我们也需要从圣召的家庭背景中寻找原因,很多人从小热心守规,虔诚事主,便成了父母和教友们鼓励修道做神父的首选对象。
目前绝大多数教友都待在家中祈祷、研读圣经、念玫瑰经、慈悲串经,同时守斋克苦、做补赎,求天主助佑早日战胜新型肺炎病毒,恢复平安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