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里记载耶稣三十岁之前的生活,只有在路加福音第2章51节提到:耶稣十二岁在圣殿讲道之后,就同他们(圣母玛利亚和若瑟)来到纳匝肋,属他们管辖。
在历史发展上,可能是先有9月8日“圣母诞辰”的日子,再引伸到12月8日“圣母无玷始胎”的日子(拜占廷礼正教会则称12月9日为“亚纳怀孕天主之母”的日子)。
武俊维主教也借此分享了当日的福音,他说:玛利亚玛达肋纳怀着一份对耶稣的深情,天还没亮,就来到坟墓那里。
我也请你们为另一位朋友祈祷:伊纳爵・贡萨尔维斯(IgnacioGonzalvez),一位西班牙的年轻人,他目前正在罗马圣婴医院接受治疗。让我们为他和他的健康祈祷。
一定要把你人性的软弱完全托付给上主,求祂救援。撒玛黎雅的那位妇女曾有五个丈夫,又有了第六个丈夫,她确实渴望永生的水泉。耶稣教导她说: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若4:14)。
通谕中也提到圣本笃、圣女小德肋撒和真福富高小兄弟。《愿祢受赞颂》是良心的省思,教会时常告诫信徒省思自己与上主的关系,并依照这关系来引导自己的生活。
决不会像撒殚一样从高空坠下,划出一道眩目的、彗星般的弧线,我们命中注定只能做卑琐的愤世嫉俗者,虽然两者同样可悲。
宗教学家经常做的是些悲天悯人的关爱事情,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献上,就像德肋撒修女那样。从古至今,哲学家与宗教学家常常是针锋相对的,哲学家们批判宗教学家的虔诚迷信,宗教家们不屑哲学家的冥思无为。
如同先知依撒意亚所表达的:「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自己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会忘掉你啊?」
例如:印度德肋撒姆姆的国际修会“仁爱修女传教会”,她在世时曾多次尝试让修会修女来中国照顾穷人,但都没能成功。她们的修会在不同国家帮助当地社会一方面解决物质上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