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照顾自己的孩子,却去照顾别人的孩子也配得上无私吗?不关心家人,却去关心别人也配得上伟大吗?若自己的近人都感受不到那份就得的爱,有何颜面去向外人宣讲得自信仰的喜乐呢?
刘主教表示说,我们曾在玫瑰堂聆听枢机主教的教诲,虽然他的躯体落幕,但他的精神与我门同在,他的遗嘱和最后的讲道,我们谨记在心。枢机生命最后阶段仍积极为天主做证:天主是爱,所以我们应当彼此相爱。
圣玛尔定在欧洲是最受敬仰的圣人之一,他将自己的披衣用刀剑割成两半,把一半分给过路穷人的事迹流传至今,被誉为欧洲爱德的模范。
在安老院二楼的左半边,住的是身体虚弱、需要较多协助的奶奶们。仔细一瞧,你会发现有位美丽又年轻的天使穿梭其中,甜美的笑容、利落的身影,腼腆的用着不属于她母语的国语加台语与每一位奶奶沟通。
以下所要讲的是一个平凡人的极不平凡的故事。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这世上最不幸的人:父母早逝;成绩优异却被剥夺了上学的机会;正当花季就因先天性疾病做了大手术;最要命的是抑郁这个病魔攫住了我,给我的心灵烙上了深深的自卑的印记。
很多基督徒,当他们离乡背井,走进一个陌生的国度,面对一个新的文化环境,时间一久,随着生活习惯的改变,不少家乡传统遗忘了,然而有一个最珍贵的瑰宝他们永远也不能遗忘和改变,那就是扎根于生命中的信仰。
一、行善的目的首先是光荣天主向来,我们教会的灵修书籍、神父的讲道中“立功劳”的劝勉非常多。似乎天堂上论功行赏形同人间“一分功劳,一分赏报”的主张。
老槐树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慈祥地俯视着它下边一代代的众生,感叹着人间的暖雨冷风、兴衰际遇。在它的身上,缠绕着数不清的沉甸甸的凄美故事。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它和老神父之间那段传奇的经历。
“我实在告诉你们,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大过施洗若翰的。”(玛11:9-11)然而,若翰的功勋,之所以如此之“大”,还得力于他谦虚的支撑。谦卑的美德是若翰建功立业的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