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这一发展过程却不是一帆风顺的;相反,它经历了历史、政治、社会、宗教等因素多方面的影响与冲击。
我们的城市爆发了一场波涛汹涌的社会运动,学生站在这场运动的前线。这场运动将如何发展,无人能说得准,但我们十分清楚,受过高深教育的年轻人,今天在座的大学毕业生,是我们家庭、社会和国家的未来。
以下是社会学者梁丽萍女士所做的人们接触宗教的调查报告。1.通过传教士引导而信教的占7%。2.通过传媒而信教的占2%。3.家庭传承占20%。4.通过宗教书刊占17%。5.由朋友引介的占54%。
从这个活动可以看到,社会担负了法律和管理方面的责任,但教会可以发出修和与希望的讯息,使对社会有亏欠的被囚者得以重新加入社会生活。
第34届耶稣会全体大会所修定的宪章指出,当代耶稣会士的主要使命有三:文化工作、宗教对话和社会正义。社会正义是南美的主要问题。
正如在梵二文件中说:所以人人都明白,任何身份与地位的所有基督徒,都被号召走向基督生活的饱和点及爱德的成全境界:借着此种圣德,也要在现世社会内,促进更人道的生活方式。
在现实社会里,来自战场和商海里的观念,人们总认为最不能等待的是机会;最需要抓住的也是机会。按照这个思路设想,这样比尔·盖茨的答问,不就成了为《机会》杂志来写发刊词吗?这真是一个好主意。
但圣座关心的是中国天主教徒的未来,要让他们感到是真正的天主教徒,同时也是完完全全的中国人,由此,为整个社会的和谐做出贡献。
我们基督徒的生活应该是圣洁的、超性的、有道德规范的、爱人如己的、和谐的生活,应尽量显露出我们与社会人群的不同之处。跟随我的人,不在黑暗中行走(若8:12)。
众所周知:污染、气候变化、荒漠化、环境移民、以不可持续的方式消耗大地资源、海洋酸化,以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这一切都与社会不公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