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需要我们具有一种改变自我的努力和完善自我的信心,在人海中行走,每个个体都在向大众坦然着自己的种种信心,用一种积极的坦率,并非是自我的保护,许多日子很难,但恰恰是在这磨砺中才让生命产生巨大的力量。
(斐1:21~24)如果直话直说,保禄宗徒就是想脱去肉欲之身,他之所以选择活着,那是为了向普罗大众传扬福音。如果不是这种牵挂,他早就申请回归天乡陪伴耶稣去了!保禄宗徒深知这个道理,所以才视死如归。
罪魁固然是别有用心的骗子和愚蠢虚荣的主子,鼓掌叫好的大众也并非无辜。个人相对于体制是渺小的,但体制又由每一个人构成。但是,正如陈凯歌指出的,站起来控诉的多,跪下来忏悔的少。 我们活着,而且确实欣然。
礼仪之争蔓延到欧洲后,耶稣会士意识到不仅要与神学家辩论,也很有必要向欧洲大众宣传中国并解释他们为何采用引起争议的传教策略。于是催生出大量介绍中国各种情况的在华耶稣会士报告,并且以各种欧洲文字广泛出版。
他的一贯作风是与大家与各族人民的生活真正地“进行接触”,他既能与大众保持关系,尤其是与那些处于地理和生存边缘地带的人,又能与各种政治、文化和宗教人士对话。
他们的责任生根于人情及超性的友爱,并由三方面实现出来:一、由于社会联系责任,先进国家对落后国家,应实行支持;二、由于社会正义责任,在强弱悬殊的国家间,应扶植有缺陷的贸易关系;三、由于社会博爱责任,应替大众改造一个更合人性的世界
因为这是我的血,新约的血,为大众倾流,以赦免罪过。(玛26:26—28)。马尔谷的记载与玛窦雷同(参谷14:23--24)。你们也要这样做来记念我,(参路:22:19)。
所以,我们何不把这圣体年,作为教区和堂区团体,致力为世上贫苦大众,实践爱德服务的特别时刻呢?我想到那蹂躏着数以百万计人类的饥饿问题、那折磨着发展中国家的疫病、老人的孤独、失业者的苦恼,及移民的逆境。
当时这种回顾,应该说带着文革的对基督宗教评价的痕迹,基本上是负面比较多,批评的比较多,但是我们看到的,它是第一次比较系统的,比较全面的把这种历史,把这种发展展现在中国的大众面前,所以从这种意义上来讲,它是非常有具有历史意义的
为社会大众有何益处?为教会福传有何帮助? 单枢机:(生病虽然不幸,但)庆幸我还可以行动、可以讲话。直到现在已经五年了,我还好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