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走不出本性的圈子,不超越自己,最终只能消极对待自己,对待一切,好像生活在地狱的幽暗痛苦中。信仰告诉我们,人肉身的生命来自父母,灵魂的生命来自天主。
但如果把这样的定义与我们教会对罪的解释相比较,则前者的标准实在是太低了。
耶稣告诉我们:你们要把腰束好,把灯点着;你们该像仆人等候主人赴宴回来一样,主人回来敲门时,就立刻给他开门。主人来到时,看见那仆人醒着,他们才是有福的。
为此,我们在教宗方济各《福音的喜乐》劝谕的指引下解读教会这一年走过的行程,从中看出与耶稣的相遇不断涌现的希望标记。
最近有一位在巴黎天主教诊所担任护士的玛利亚西蒙皮耶修女,因向教宗若望保禄二世祈祷,她的帕金森氏病在二○○五年六月二日不药而愈,她能写字,能开车,走路也不困难了,可用「脱胎换骨」来形容。
不是做真实的人,是傻子,是精神病,而是这个年代有了病,我们不知投向天主,凡事以自己为中心,“我就是神”,不愿受任何的苦。面对生活中的十字架人的一生难免会遭受挫折和不幸。
我们有困难时首先想到的是向世界求援向熟人朋友求助,唯独不知道寻求主耶稣,在我们走投无路的时候,我们才回头去投靠主耶稣;然而耶稣不责怪我们,还是仁慈地给予救助,但我们却因此走了弯路浪费了许多时间。
圣依纳爵灵修中的「非无序的依附」(indifference)提醒我们:不可被世物束缚,而应自由地为天主所用。
从福音的记载中,我们能看到耶稣接近、安慰受苦者时的关怀、仁慈和温柔。祂是个效法的典范。我们也蒙召接近我们所遇到的人,与他们同甘共苦。
这是不易行走的旅程,因为我们总是罪人。教宗说:我们有阴暗的时辰,也有失败的日子,有时也会跌倒。人总有跌倒的时候,但不必害怕失败。前行的门道所看重的不是不跌倒,而是跌倒後再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