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考验,一方面让我们了解十字架的奥迹并参与基督的苦难。」(参哥一24)这些考验是信仰带来的喜悦和希望的前奏。
不仅要在物质上经受赤贫的折磨,更可怕的是,让自己去经历那些最让人伤痛,最让人绝望的苦难,而且不是一天两天,一月两月,一年两年,而几乎是终其一生。这该需要一颗多么坚强,而且是多么慈悲、多么柔韧的心脏!
因着祂的复活,我们确信善志终就将战胜邪恶,我们的努力与我们所受的苦,与祂的苦难一起,奉献给天上的父。将有助于带来基督普世的救恩计划。
(Dedivinisnominibus,IV,13:PG3,712)天主之子将自己与我们合而为一,甚至承担起我们犯错的后果,身受苦难,世上还有比这更疯狂的情爱(卡巴西拉斯N.Cabasilas,《在基督内的生命
但天主知道神奇的苦难可以拉近远离自己的人。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的俗语就是讲的这种效应。
在做饭、洗衣或干农活时都能听到她低沉嘶哑的十四处苦难的悲唱,并且在秋天的午后,泪水伴着低吟滴落在为弟弟缝制的棉衣上。她把这理解为天主给她的十字架,她应该像耶稣一样默默地背负。
多默修士很喜欢读慧子的来信,从她的信中他常常会想到自己远在乡下的父母,也会想起正在服刑的挚友大黑,但更多的是让他想到救人于苦难的基督、更多的是让他进入“施比受更有福”的精义境界。
耶稣生活到三十岁之后,他开始传道,一步步朝向苦难之旅。他传道的第一句话便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
父亲的一生坎坎坷坷,非常艰辛,但他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从不出一句怨言,在他的字典里找不到痛苦两个字,这是源于他在家长大,心中只有耶稣的苦难,才没有自己的痛。
我们祈求上主使在联合国达成的协议得以尽快令敍利亚境内武器的喧嚣静默,且使该国苦难人民的危急人道处境获得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