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前曾经在纽约总教区服务过三、四个堂区。来到圣若瑟华人堂区后,我发现,这个堂区是最活跃、具有生命力的堂区之一。华人教友们非常慷慨地支持堂区,关心神父。
重庆教区丁杨神父: 我曾在教宗方济各的弥撒中担任送圣体司铎,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可敬的老人。专注、慈祥、和颜悦色的表情,简洁却直指人心的讲道,非常符合这位圣父一贯给予外界的亲民形象。
我们发表过一篇文章,是评论华北基督教的,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文章中说当初对基督教有一些负面的评价,认为‘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这是反面的宣传。
当我1990年第一次读《利玛窦传》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穿中国的服装,吃中国的饭,过中国人的生活,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为了什么?
从法律上来说,教区司铎过的不是福音劝谕的三愿生活,但从灵修的层面来说,教区司铎和修会会士所应度的生活是没有太多区别的。在接受执事和司铎品位时,回答主礼的几个我愿意不是已经一次而决定性地做了选择吗?
他没有给自己奢侈过一分钱,两套衣服,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所传区域。他手无积蓄,就是本村建新教堂,都是临时求的援助。真可谓,两袖清风存正气,一腔热血无偏心。
(依六一——1)耶稣自己也说过:我来在世上,是为赏给人生命。耶稣是天主的上智,认识人的神病;耶稣喜欢治愈人灵魂上的病,人的神病越重,越能发显耶稣的仁慈。
就这样,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是您撒播了信仰的种子;那一年,市区教友组织几个大轿车人前往您所在的小巴拉盖村过瞻礼赶弥撒,您在数九寒天的神功阁里一坐就到后半夜3——4点。
他是一位朴实无华,生活简朴的人,没有昂贵的衣物,没有讲究过饮食,与同学聚餐时,从来不提要求。吕神父不擅长讲道,晋铎之后,这为他是最大的挑战。
高敬畏也学会了理解婆婆,她说:“婆婆毕竟是我的长辈,学习之后,我再也没有说过婆婆的不是,而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婆婆,发现了她身上的很多优点——吃苦耐劳、干劲十足、信仰虔诚、富有智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