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玉堂大奶奶家和吴广尧大爷家比较贫寒,妈妈经常帮助他们钱、粮、衣服。特别是我的邻居吴玉升大爷爷无儿无女,老伴死得早,得了胃癌也没有发现,一旦发现就晚了。到了晚期自己不能做饭、洗衣。
我自知与婆家人在感情上有隔膜,于是周末总和丈夫一块儿回去,每次都给公婆买回肉、菜及换季衣服。中午一进家门,忙洗手和面,或帮婆婆拉风箱,饭后主动收拾整理锅碗。公婆人前人后夸我知书达理。
人们清理他的遗产,寓所里存放了一批他的手稿,一只陈旧的箱子,箱子里有几件破旧的衣服,还有一两银子。在他的卧榻上有一只冬天用来取暧的汤壶子。汤壶子有点渗漏,致使破旧的棉被上留下了一个破洞。
在奉献爱心方面,从加入天主教以来的近两年间,我和爱人(也是新教友)尽我们的能力为教会的紧急援助、建堂、圣召基金、文字福传等已捐献了两千两百多元钱和二十多件衣服,从我这近两年的奉教经历和切身体会看,这入教和不入教
他那满是补丁的衣服,露着脚跟的鞋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那安详而充满喜乐的面庞更使我记忆犹新。记得在一个冬天的主日弥撒后,我冷得直打哆嗦,看见他,正和教友说话,出于幼稚便去给他把鞋勾起来。
她指出,饥饿的人所渴求的,不单是食物;赤身的人所求的不单是衣服,露宿者所渴想的不单是房子,就算是那些物资丰裕的人,都在切求爱、关心、接纳和认同。被人弃绝乃是最严重的病症。
当我们面对满衣柜的衣服仍不满足时,耶稣基督却被赤身露体地悬在十字架上,他数以万计的“最小弟兄”遍布在世界的每一角落,衣不蔽体、垂死挣扎在饥寒交迫中。
他生活简朴,从不奢侈,没见穿过一件象样的衣服,脚上长年一双粗布鞋更是显得不合时宜,外人怎么也看不出是位神父。他在生活上节衣缩食,可在扶贫帮困,支持福传工作上却是毫不吝啬,常常是慷慨解囊。
不忍说离别,泪水打湿了衣服,却终要离去。“放下的愈多,得到的愈多”,又一次在耳畔响起……
下峪村的王旦儿是位教外朋友,住的是土窑洞,大冷天只挂了个单门帘,窄窄的一条,两扇门只剩了一扇,还是能闭不能开,锅灶上有一个小锅和一个破碗,烧的是玉米秆,土炕上一条破破烂烂的被子,脏得看不出颜色了,用捡来的破旧衣服卷成卷儿当枕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