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这段动人的章节,就放在描述耶稣的受难、死亡之前,正如圣保禄所写,耶稣成为贫困的,好使我们因着他的贫困而成为富有的(参看格后八9);他为了我们而付出整个生命。
祂在般雀比拉多执政时,为我们被钉在十字架上,受难而被埋葬。祂正如圣经所载,第三日复活了,祂升了天,坐在圣父的右边。祂还要光荣地降来,审判生者死者,祂的神国万世无疆。
修女指着十四处的苦路耐心给她讲了耶稣受难史。她听得非常认真,不住地问这问那,她问修女,我能不能加入教会,修女鼓励她每个主日来教堂参与弥撒,到慕道班学习。
具体而言,我们基督徒的每一次朝圣之旅都是在缅怀基督的事件,怀想那由基督的道成肉身、生活、受难、死亡、复活、升天及派遣圣神所构成的救赎事件。
但这种精神,在耶稣受难、复活、升天一系列大事过去之后,宗徒们在恐慌不安中,面对新生教会在受到各种制约、打击的同时,还需突破一些人仅在犹太人中福传的保守思想。
福音中多次提到耶稣的祈祷,特别提到他独自一人的祈祷,有时甚至彻夜不眠(如:谷1:35,路3:21,路6:12),尤其是受难前夕在革责玛尼山园中更是如此(玛26:39-42,谷14:35-39,路22:41
耶稣在受难前夕为宗徒们祈祷时,更表现出他与我们的合一如何密切、如何深奥,耶稣祈祷说:“我为信从我的人祈求,好使他们都合而为一,就如父在我内,我在你内,使他们也在我们内合而为一。”
然而,却不宜由多人分割同一个部分,例如把同一篇读经一分为二,由两个读经员来宣读;但恭读“受难史”(PassioDomini),则不在此限。
伯多禄在宣示他承认耶稣是基督、是天主子之后,却拒绝接受耶稣所作出祂受难和被钉死的宣告。于是,耶稣严厉地斥责他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
直到有一次,我默想马尔谷福音的基督受难史,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下,路过的人,经师与司祭长,甚至与他同钉的人都讥笑咒骂他的“无为与狂妄”,突然有一种很深的触动,体验到天主匪夷所思的爱,很享受这种感觉,也体验到祈祷的奥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