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sponsive image
香港:太古楼村民分享信仰继承传教士福传精神
2011-10-24

太古楼之友成员卢广发曾跟随明神父到南丫岛传教,在弥撒上担任辅祭,他说这份礼仪生活和传教经验,让他一直延续祈祷习惯,昔日我们从西环乘船到岛上服务,其时很多山路仍未开通,需要攀山涉水。

祭亡灵
2011-11-14

教会追念亡者的习惯,以及追思亡者日的订立,主要在表达教会传统的信仰。正如亡者弥撒颂谢词所说的:为信仰主的人,生命只是改变,并非毁灭。我们也相信,信主的人死后会得到另一种生命,称之为永生。

信仰分享:到底是谁害死了耶稣
2012-04-07

远离犯罪的生活和不好的习惯吧!

“爱,直到受伤”的德兰修女
2012-05-29

爱,直到受伤多么令人警醒的语言,尤其在这个时代里,爱是一个已被人滥用的字眼,多少人已习惯用语言来爱,习惯用钱来买心安。是的,在这个世界里,伪装爱是如此的容易,因为没有人会真的要求你给予。

谁的信仰
2012-07-05

虽然他们的举止有时让人感到迂腐,但是进堂恭敬天主和对天主对教会的卫护成为他们一生不容更改的习惯。行笔至此,我不由想起一个教友的分享。她自费去外地学习,回来后,大谈自己的感受。

基督徒的几大致命诱惑
2012-12-07

我们习惯把责任推给他人、推给社会,而不是从自身找原因;把自己的罪责推给魔鬼,这正是原祖亚当厄娃顺从了魔鬼的诱惑反而百般狡辩的做派。其实,魔鬼只是鼓动者,真正起作用的还是我们自身。

常用对比法增强孝道
2013-06-08

估计大家都有以下的反差现象,我们对孩子的习惯喜好总是体贴入微,常会千方百计满其心愿,但对父母的性格嗜好却并不太留意;孩子稍有头痛脑热便迫不及待地采取医疗措施;但对父母的严重顽疾却不以为然,推延拖拉,迟迟不见行动

特稿:神父、教友对“独居老人去世多日才被发现”事件的反思
2013-06-13

我们不愿意孩子为了我们委屈自己,同样,我们也没有必要为了孩子改变自己一生的习惯。孩子不与父母同住,是父母也想有独立空间。

Bap神父语录 之三
2013-10-18

(弗4:29)25.不要养成指责他人的习惯,尤其是在尚未弄清事情原委之前。很多时候,你喋喋不休了半天,忽然发现,其实是自己错了。即使真的是别人的错,也不要把自己当成判官。

你们应向上主高唱新歌(三)
2013-11-27

我们可以相信,基督平生至少有两次公开歌吟,一是路加福音4章16节所记,在故乡纳匝肋会堂,朗诵依撒意亚先知书第61章,此种朗诵,依照当时犹太会所的习惯,是有确定的音节顿挫和旋律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