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第一个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骄傲这毛病与我们上次提到的虚荣的毛病非常类似。然而,如果说虚荣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疾病,那么与骄傲所能造成的破坏相比,它仍然是一种小病。
这是典型的社会性德性。公教理将其定义为“义德,在于依循恒久和坚定的意愿,给予天主和近人所应得到的。”(1807号)。这就是正义。
有的教友甚至四大瞻礼也不进堂,成了挂牌的教友,当有人问起他们不进堂的原因时,他们的回答只有一个字——忙,他们所谓的忙,无非还是为了一个字——钱。
为满足一些读者在“意见调查表”中所反馈回来的建议和要求,现特设一个“凌云会客厅”,从本期开始接待读者的来访,对于大家提出的问题,无论是福传方面的,还是其他方面的,我们都会通过不同的方式,尽可能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放下的愈多,得到的愈多”,这是一次心灵的收获,也是对生活的一点感悟。随着时间的沉淀,越发浓烈,值得细细咀嚼。慌乱的心情追赶着匆忙的汽车,时不时响声喇叭,搅得人心神不安。
此外,还有许许多多我们永远也无法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事迹的人们,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为了在耶稣基督内的信仰饱受磨难、甚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对本问题的第一个答案便是:圣神改变我们,使我们成为生活的存在。接受圣神就意味着欢迎生命的恩赐。但并非仅此而已。复活的耶稣向门徒们嘘气说:“你们领受圣神吧!”(若20:22)。
雅安地震的昨晚,我夜里11点半下班竟碰到春天的雪,凌晨回到家唤醒熟睡的妻子告诉她天冷明天还是不要骑车坐公交吧,于是次日清晨天气乍暖还寒,我用摩托车把她带到村口的K12路车站牌上,公交车到达时候是7点50
这句生活圣言回应了耶稣的教训。他曾说:「那听天主的话而遵行的人,更是有福的!」(路11:28)还有:「听了天主的话而实行的,是我的母亲和我的兄弟。」
教宗说:“我们在感恩祭中由基督来滋养,将圣神迎入心中,我们就确实成为我们所领受的基督的身体,确实与他共融并彼此共融,我们就真正成为他的工具,在世界面前为他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