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正如圣若望·保禄二世指出的那样,“经过孤独和艰难的考验,1500年前,当他还不到20岁时,他在苏比亚科(Subiaco)建立了第一座本笃会修道院。”
最初来到艾滋病患之家的青少年都是罗马以外地方的人(罗伯多来自那不勒斯卡尔达雷斯,奇罗来自普利亚),他们在街头或罗马医院待了几个月甚至一年,因为他们出院后没人接纳。
亚孟!
尔闻亚格老嗣黑落德之位,心中不胜忧苦。后得天使慰示平安,回归纳匝肋府,尔心无任忻乐。我今称赞尔,恳求尔,仰望为尔苦,为尔乐,赐我神形安和,无恐无惧,偕吾主耶稣及圣母玛利亚,以生以死。
主耶稣基督真的复活了,阿肋路亚!
比如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阿马蒂亚·森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以及当代学者罗伯特·巴罗等人的著作,这一派可以统统归结为“伦理经济学派”。
他们仍旧是加里肋亚的渔夫,做事的方式、说话的口音,或许还有行动上的笨手笨脚,无不一如既往。一方面,他们被改变了,但同时,他们仍然是他们自己。天主圣神本性是无形无像、无法觉察的。
(摘自杨钟禄牧师网站未完待续) (注:这是一位基督教牧师的文章,而天主教圣经总目为73卷,其中旧约为46卷,比基督教派的圣经多了七卷:巴路克、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下、智慧篇和德训篇。)
然后,在救恩史上,我们看到了亚巴郎的榜样:天主召叫他离开他所熟悉的世界,与主一道踏上了一条探险的征程(参阅创12:1-4)。
若翰将在狱中以自己的经验发现这一个真福,只要他能了解他的表弟,谦卑的加里肋亚人所完成的先知性使命(依三五5;四二7),那时,若翰这最后的先知,不只将成为最伟大的,更将成为在天国里最小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