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缺乏对于正义的关怀而导致礼仪与献祭的空洞贫乏,所以米该亚厌弃缺乏正义关怀的礼仪与献祭,谈到上主的期待,正义应该是我们宗教和礼仪的核心。
耶稣会士是没有自己的中心的人,耶稣会本身就没有自己的中心:它的中心是基督和祂的教会。因此,耶稣会若将基督和教会置于中心,它就能为自己生活在边缘地区找到平衡的两个基本参照点。
家庭是不可或缺的熔炉,在这熔炉里,夫妇、父母子女、弟兄姊妹,都学习着彼此沟通,互相关怀,在其中所产生的磨擦甚至冲突,都必须经由交谈、尊重、关心对方、仁慈和宽恕等等来化解,而不是经由武力[xv]。
只有从这一泉源中,才能汲取对人们的问题的关注、关怀、同情、接纳、配合及注意;才能汲取福音的使者们放弃一切、全心全意地、无条件地到世界去播撒基督爱德芬芳所必要的其它德行。
林神父同样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关怀留学的修女,上海教区光启社会服务中心潘秀芳修女说,“我们出国时,林神父从上海一路陪同我们到美国,我们都是没出过远门的年轻修士、修女,更不用说出国了,所以啥也不懂。
此外,圣人还组织在俗信友,1875年创立关怀青年的协进会,为慈幼会的第三会,协助慈幼会的教育工作,这些团体继续以“宗教、理智、仁爱”在青年中实践鲍思高神父的“预防教育法”。
天主教伦理神学以人的尊严为中心,有助于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吴神父根据教区精神,和任丘献小征堂区,史庄堂区的本堂商议后,决定成立合唱团,并由王晓茹老师每天晚上前往不同的中心堂口教授音乐。
本次会议由卡塔尔宗教对话国际中心主办,会议主题是青年在加强宗教对话价值中的角色。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四百位伊斯兰教、犹太教、基督宗教(天主教、东正教、新教)学者、宗教人士应邀参加了会议。
黄神父讲道时说,基督徒的复生感恩(殡葬弥撒)或追思礼仪,理当以基督的「逾越奥蹟」为中心。为基督徒而言,逾越奥蹟、感恩礼的举行的根源意义,就在于「庆祝」生命的重生、复生与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