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段时期,《真理的光辉》通谕于1993年问世;这份文件阐明,「有些行为绝不可能成为良善的」。
这位教宗不断强调那些能凝聚众人的普世价值观,积极寻找每个人和每个社会所体现的美善,秉持互相尊重及承认的原则开启对话,克服那会制造分裂的狭隘心胸。
天新社八月引述他说,难以想像进堂时礼仪人员手持iPad或手提电脑,又或是向它们献香。他指新西兰主教团早前便推却了一些神父的要求,不批准主持弥撒时用上流动装置。
〉欢送会新闻稿)贡献台湾半世纪,丁松筠神父胸怀大爱五十年前,美国籍的丁松筠神父(GeorgeGeraldMartinson,SJ)奉耶稣会来台传道服务,由于他亲切幽默,十分融入台湾社会,不久接下了光启社,
贝尔托内枢机也谈到教宗比约十一世因去世而无法颁布有关反对种族歧视法律的通谕,这位教宗在1939年3月10日去世,而第二天正是梵蒂冈与意大利签署拉特朗条约10周年,他原应该在那天发表一篇众所期待的重要讲话
谈到人与环境的关系,不得不回到有关照料共同家园的《愿祢受赞颂》宗座劝谕。教宗格外强调,「倘若忽视与他人、与天主的关系,就无法与环境建立关系」。
值此紧急关头,圣座启动了「愿祢受赞颂行动平台」,在教宗方济各《愿祢受赞颂》通谕问世五周年的特别纪念年结束之际,开启一段为期七年的旅程,邀请各地教区、堂区、教会团体、平信徒善会,以及医院、医疗中心、企业、
同时,适逢《爱的喜乐》劝谕颁布五周年,教宗方济各让我们再次重温这份家庭劝谕,内容上提及的现况及反省,正正是我们每天面对的挑战。「家庭的福祉决定了世界和教会的未来。」
揭幕式当天,莉亚女士向本新闻网解释道,本次展览属于“感受激发改变”项目的一部分,“愿艺术能为改变效劳,如同教宗方济各在《愿祢受赞颂》通谕、《众位弟兄》通谕和《请赞颂天主》劝谕中要求我们做的。
隆巴尔迪神父强调,教宗计划写一道通谕。不过,该计划目前还在初步阶段,所以现在预测可能的出版时间,还言之过早。无论如何,重要的是,我们观察到教宗有意特别强调『人的生态』这一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