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公司内的福传和基督徒之间的沟通却从不用网络,全部是面对面的交流,福传者身体力行,定期分享他们日常灵修的感受,使得许多员工看到光明,最终皈依了基督。
如果说,在1880年,华莱士先生是用一本名叫《宾虚》的书,完成了他自己从一个不可知论者到成为一个基督徒的个体性生命皈依的蒙恩见证的话,那么,在1959年,作为一部电影的《宾虚》,已经是人们在群体性的仰望耶稣基督的救赎和医治
她说:福传,让我感到了无比的幸福,亲眼看到借着天主的恩宠更多的人认识了基督,见证了许多远离天主的教友们重新皈依,走向了基督。愿天主恩宠继续与刘亚妮在福传的道路上同行,引领更多的人皈依基督。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应分辨清楚的是天主教的圣神同祷运动与原始的圣神同祷运动,在某几点上有显然的不同:原始的圣神同祷运动,对于领洗圣事,认为一个成人要皈依基督,必须在一个很深的信仰中,水洗只是一个外表的记号。
皈依是天主的恩赐,立志修道的意愿更是天主特别的召叫。特别是新皈依者,一旦投入信仰,立刻像有火在他们的内心燃烧。像是饥渴者狂饮清泉一般,感受着那种畅快的滋味,用生命诠释他们所信仰的真理。
其中有大额我略,引导亚美尼亚皈依基督;维克多利诺引导史泰利亚皈依;福满修归化了衣索比亚。巴特利爵引导爱尔兰,奥思定引导英格兰人,高隆邦及巴拉德引导苏格兰,因基督而得永生。
在恩宠的开启和支持下赐予其神性的生命、召叫其虔诚皈依,使之达到基督的崇高境界。一个特殊的关联把圣洗与四旬期联系起来,成为有助于尝试救赎恩宠的时刻。
教友的言行是福传的形象所在,教友的好言行,给教会增光,这能使外教人皈依天主;教友的恶表,会给教会抹黑,使教外的远离天主。因而郑神父向全市教友提出了四项应行的任务;“学圣经、唱圣歌、做好事、传福音。”
为此,他超越了文化,是在召叫‘从天涯到海角’的全人类皈依信仰”。“亚洲福传大会”的泰国代表以传统舞蹈表达耶稣的故事。
念经前,他向聚集在圣伯多禄广场上的信友和朝圣者表示:四旬期是皈依旅程的有利时机,邀请众信徒弃绝魔鬼,弃绝他的作为和诱惑,始终以天主圣言来自卫。 四旬期首主日的福音记载耶稣与魔鬼的搏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