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反思全球化社会的荒谬现象:全球化「让人认识到世上贫困弱小者的处境,增进人的交流与关系」,但全球化也倾向于个人主义、自我封闭、和某种冷漠的态度;不仅在个人层面,在机构和国家层面也对死于饥荒或深受营养不良之苦的人漠不关心
教会如果封闭在自我和过去中,她将背叛自己的身份。因此,我们要重新发现作为从宗徒传下来的教会的美好和责任!
这些基督徒持封闭态度,生活在囚笼中,这些基督徒郁郁不乐、并不自由。为什么?因为他们害怕藉由宣讲而来的圣神的自由。这是对宣讲的恼怒,一如圣保禄所说的:对宣讲的恼怒最终成为十字架的绊脚石。
教宗说:但愿呼求上主的名不成为封闭的理由,而是向爱敞开的道路,爱使人团结,使人充实。让我们祈求上主赐予基督信徒合一,将差异视为富饶,在他人身上看到需要以爱相待的弟兄。
一个青年若没有梦想,就是自我封闭。很多时候,我们的梦想总是迟迟不现,但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敞开自我,梦想着世界将因你们而变得不同,述说你们心中的雄心壮志。然後,教宗谈到社会友谊的概念。
「当你听到某个与任何公署有关的人说:『你可知我遇到了一些无私,自我奉献、热心服务、慷慨大方、心胸开放,而且毫不自我封闭的人。』这是多麽美好的事。这样的人非常多!我们必须让他们为人所知。」
教宗也提到伴随这种现象的负面问题,例如:封闭、防卫机制,以及内心障碍。这些障碍使我们眼中看不到兄弟或姐妹,觉察不到他们的实际需要。
注视马槽意味着我们找到力量,在历史中取得一席,无怨无忧,不封闭自己或回避现实,不寻求捷径使自己拥有特权。在注视马槽的时候,我们看到了若瑟和玛利亚的面容。
在这个环节上夫妇们完全打开了心结,在每次课程的命题中,认真书写情书并且用心对话,开启彼此封闭多年的心门。在26日下午分享过程中,很多妻子承认自己的强势,不够理解自己的丈夫,以后要温柔的对待丈夫。
一名基督徒若不在张力中走向与上主的相遇,他就是一名「自我封闭」的基督徒,「存放在生命的仓库里」,不知道该做什麽。教宗鼓励信友们「认出」天主的安慰,「因为有许多假先知看似在安慰我们,实则在欺骗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