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女们清晨五点半就来到圣堂默想、读圣经、诵念日课,到了晚上参与感恩祭、诵念晚祷、省察,然后以夜祷结束一天的神业。
(路24:18)翻开圣经,就可看到,耶稣在这三年时间里,到过很多地方,有为数众多的人受教,可以想象,那时耶稣的声明及事迹无人不知,家喻户晓。
中国古代哲人未必读过《圣经》,但他们惊人的观点却与《圣经》里天主以他的肖像创造了人类的经文不谋而合。
圣经《智慧篇》第十三章第一节上说:“人天性上的弱点使人不能认识天主,因为他们未能从所看到的美丽事物时,认识那位‘自有者’。他们注意了工程,却不认识那工程师。”
圣经中没有记载玛利亚面对玛尔大的误解、指责是什么态度,目的是在于圣经让我们思考:在耶稣脚前坐着听他讲道的人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慈悲面容》,3)众所周知,整部圣经都记载着天主的慈悲,可说是一本慈悲的救恩史。旧约选民因犯罪而与天主分离,但只要他们向上主唿求,祂便宽恕他们,因为上主富于慈悲。
每次拜访他时,他不是祈祷就是阅读圣经、写作。让人敬佩他的恒心和毅力,恰如他的笔名恒毅取义。
有一天,我在读旧约《约伯传》时,其中一节圣经让我茅塞顿开,经上说:难道我们只由天主那里接受恩惠,而不接受灾祸吗?
感谢天主,机会来了,我全面负责今年的慕道班,强烈的责任感让我我专心致志地投入到了圣经的海洋,为了准确地讲解教理知识,我还开始上网查阅教会资料,请教神父、老教友,很快就理出了天主救恩的计划及实施脉络,写出了散文诗
正如莎士比亚所描写的那样:“当金子银子招手叫我上前的时候,铃铎、《圣经》和蜡烛都不能把我赶退。”(《约翰王》)而当下耶稣面对的是获得整个世界的冲动,而所花费的全部成本只是委身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