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路23:43)玛利亚·玛达肋纳是当时有名的罪妇,如果按她生活的习性,她应该是千夫所指,罪大恶极的女人。但耶稣没有放弃她,却让她接受真理,幡然悔改,跟随了耶稣,最后修炼成了伟大的圣人。
斯卡尔法里自称是一个多年的非信徒,现在却有兴趣并着迷于宣讲纳匝肋人耶稣。教宗在回信中写道:时刻已经来临,梵二大公会议揭开了开放和平等对话的时代,为展开严肃而富有成果的会晤,教会重新打开了门。
正如德肋撒修女所说的:最重要的,不在于你做些什么,而在于你投放多少爱。惟有爱,才能永留人间。我曾经在许多人床边,陪伴他们经历临终的时刻。站在那一刻,我从没有听过有人说:把我的证书拿来!我想再多看一眼。
恳请所有有缘读到此文章的姐妹兄弟们为我的父亲若瑟,母亲德肋撒祈祷!我们兄妹九人在此叩谢了!
印度的德肋撒修女为什么能够爱那些贫苦的人、被遗弃而无家可归的人,她不嫌弃他们污秽与丑陋的外表,其根源也就在这里。
像我居住的豪华宅舍哪个见了不眼红,包括你这个好为人师表的耶稣,如果跟你纳匝肋的茅屋草舍调换一下,不把你激动得心脏病突发才怪呢!”
大大小小的事情她选择信靠依赖,阿姨说:自己的目标与榜样是穷人的德肋撒姆姆,当然目前还差很远呢。教会内还有很多像小治阿姨一样的善心人士。
这位被疾病缠身多年的可怜妇人,不仅是病人,还被视为不洁之人,因为她患的是血漏病(肋十五19-30)。因此,她不可参与礼仪,不可过夫妻生活,失去了与近人交往的正常关系。
答:本笃教宗撰写了《纳匝肋人耶稣》一书。我们知道,这本书论述信仰的宣认,是圣伯多禄宣誓的信仰。许多人说耶稣是一位先知,伯多禄则藉着在天之父的启示,代表教会对耶稣说:祢是基督,默西亚。
“爱外方人如爱自己一样”(肋19:34)会被指责为缺乏爱国精神。面对讥讽和污蔑,基督徒可能会想退缩到他们自我封闭的世界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