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场的有她的母亲圣妇莫尼加,以及他的儿子阿代奥达托(Adeodato)。这个儿子夭折。领洗后,奥斯汀和几位同伴回到北非,计划度一种类似隐修的团体生活。
随着光荣颂唱响,圣堂内灯火通明,大家齐唱阿肋路亚,赞美主复活了。
《伊利亚特》的序言描绘了阿奇里斯的愤怒,这将是“无尽的苦难”的原因。但并非一切源于愤怒的都是错误的。古人很好地理解到我们存在着一部分愤怒,这一部分不能也不应该被否认。
阿肋路亚,主真复活了!祂的神圣事业和计划,不是我们可用肉眼完全看得见的,不是我们的理性可以完全理解和推导的,也不是完全可用教堂建筑的大小巍峨与否来判断的,更不是用信教或进堂的人数多寡来衡量的。
选择在阿维拉的圣德肋撒瞻礼日发布,意在表明婴孩耶稣及圣容圣女小德肋撒,是加尔默罗会改革的成熟果实,彰显这位伟大西班牙圣德肋撒的灵修精神。
公教传统认为三钟经的原作者为隐修士阿莱佐本笃(BenedictofArezzo,1190-1282)。13世纪的中末期,意大利亚西西的方济会士们在夜祷后鸣钟并念圣母经。
(参阅格后4:6)献身生活修会和使徒生活修会的这次大聚会,邀请我们反思自己在生活中获得恩宠的那些时刻,教宗特别邀请了那些正在度献身生活的人们。
伟大的主教圣方济各沙雷氏(FrancescodiSales)常说:有礼貌已是成圣的一半。但要注意的是,在历史中我们也看到了形式主义的礼貌,这种礼貌可以变成掩盖心灵枯竭和对他人冷漠的面具。
这个邀请是向所有人开放,总主教保罗克雷莫纳(PaulCremonaO.P.)邀请信友们在个人的幅度上以一种特殊的方式,重新发掘信德的深度,并同时与他人分享他们的信仰经验。
最后一位是非洲加纳共和国塔马利教区荣休总主教彼得·波雷库·德里,他坐着轮椅上来,教宗亲自站起来,下台阶,为他戴上红方帽,并弯腰和他拥抱亲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