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赐圣召纳志士,献身福传,古老中华得喜讯;主赏宏恩选贤能,全心事主,千年神州闻佳音。”学院大楼两侧悬挂的巨幅对联,高屋建瓴,是20年办院宏旨之精辟总结。
一次在广东参加避静班,河北来的赵神父以《相遇是基督徒生命的核心》为题,阐述与主耶稣相遇对于教友、教会和福传的非凡意义。
(《福音的喜乐》,39号)正是在这层意义上,教宗有意在《爱的喜乐》劝谕中展现出,每个家庭不论受到何等伤害,它都能成为福音的携带者;那是天主关爱家庭的福音。
因此圣堂全天对外开放,由教友义工轮流接待访客,介绍有关信仰、教理方面的知识,借机推动福传。
一,宗徒的经验教宗首先强调:“传福音的历史始于上主自己的热切愿望,即召唤每一个人并与之进行亲切的交谈。宗徒们是首先告诉我们这事的人,他们甚至说出了他们与主相遇的日期和时间(参阅若十五12-17)。”
出生在天主教家庭的孩子受洗是父母安排的,但等他长大后要去confirm(坚定自己的信仰),这便是隆重的坚振礼。来中国超过20年、能说流畅的普通话的罗先生说,我的孩子能在南堂参加坚振礼,我非常高兴。
沙百里神父在其满是中外图书的个人书房上世纪九十年代(1995年),我应巴黎外方传教会的邀请,离开了自己的堂区、亲朋好友、家乡和祖国,踏上了欧洲留学之路。
在传统的观念中,修道圣召一般是出自那些世代信教,事主虔诚的教友家庭中,然而,今天我们更多地看到圣召之恩也惠及了教外家庭。陆海涛,山东人,自幼成长在一个世代教外人的家庭。
信众爱主热火瞬间爆发,教堂翻修、美容;教友信仰升华、素质提高;琴声、乐团响彻云霄;硬件软件并驾齐驱,福传热火一浪高过一浪。
比萨饼之夜并不仅仅解除我们身体的饥饿,它还满足了我们对家庭和集体团聚的渴望。坐下来,放松一下,边吃比萨饼边谈心,这该是多么惬意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