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同饥饿做斗争、抵制非正义等,越来越多地替代了宣讲福音和传教服务的基督信仰特征。更有甚者,有时被贯以宗教相对主义(所有的宗教最终都是一样的)。
他使饥饿者饱享美味……他抚助了他的仆人以色列”(路1:52-4)。 若翰被捕后,耶稣宣布天国的来临(谷1:14-15)。他比若翰更强调它的近在眼前。
因为吃的时候,各人先吃自己的饭,甚至这个饥饿,那个酒醉。你们要吃喝难道没有家么?还是你们藐视神的教会,叫那没有的人羞愧呢?”
路加福音里讲述了一个浪子(路15:11-32),他要在世界中找寻“属于自己的地方”的过程,人成长过程中的叛逆挣脱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浪子在世界的摸爬滚打中满身伤痕,他开始洞察自己的内在生命,开始对自己诚实:一个瘦小、饥饿
是饥饿吗?是⾚贫吗?……⽆论是死亡,还是⽣活,都不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
在衣著破烂,由于饥饿而身体变形的小儿子返回家时,“他离的还远的时候,他父亲就看见了他,动了怜悯的心,跑上前去,拥抱他,热情地亲吻他”。
她带着爱的光芒在这片有限的大地上行走,却把无限的爱带给了他们——那些穷人中的穷人:病人、被遗弃的人、没人关怀的人、流浪的人、垂死的人,以及那些内心饥饿的人。
耶稣说:天主竟这样爱了世界,甚至赐下了自己的独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丧亡,反而获得永生;我就是生命的食粮;到我这里来的,永不会饥饿;信从我的,总不会渴;谁若渴,到我这里来喝罢!
吞下去,好像一个饥饿的人,有好东西放在眼前就想吞下去。这是一幅很好的图像。天主的声音是我喜乐的源泉,使我懂得生活的美妙。2.则3:2-3,10这位先知见到许多神视,其中一个是天主给他一卷书让他吃。
的确,非洲为了残酷、无止无休、又经常被遗忘的战乱忍受着无边的痛苦,这些战乱蹂躏和血染了一些国家;非洲也为越来越多的子女成为饥饿、贫穷和疾病的猎物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