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帕蒙席强调,我从司铎的角度说,阅读卢普尼克神父的文章肯定是具有启发性的;是一个很好的范本。然后,每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取材:有人较擅长讲道、有的人困难一些。总之有这样一个工具还是很方便的。
金圣显在德国接受神学培育,他说两年前参与当地的合一聚会时,未见正教会人士,反之香港的合一聚会则广纳不同基督宗派,让基督徒以更丰富与活泼的角度探讨合一课题。
讲者之一、伦理神学教授吕志文神父从信仰角度探讨教会对跨性别人士与两性的观点。他引述创世纪探讨婚姻的意义,指出男女的婚姻关系,才能满全婚姻的结合、亲密关系以及生育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出发,在避静中更深的看:我是谁?如何活出丰富的生命?
所以我们看到,既然男女之间有这么多的不同,所以彼此要学习如何从对方的角度,来体会这一份生活当中被爱的感觉,也是尊重对方和自己的不同,而不是说希望自己的太太能够像男人那样去思考,同样做妻子的也不要期望丈夫能够像一个女人那样去思考和行为
阿勒颇宗座代牧卡森主教(GeorgesAbouKhazen)对《亚洲新闻》说,他从政治和宗教角度评论教宗之旅,它「不仅对东方而且对整个世界,进行了历史性访问」。
好的标准是什么,站在什么角度看它!如:一位母亲,儿子无论向她要什么,一味满足之,这是真爱吗?实在是溺爱,严是爱,松是害!我是神父,难道事事无原则地满足教友要求,完全随着他们,就算好牧羊人吗?
在大江健三郎和加藤浩美这两个日本人的身上,我发现,他们总是以看上去十分被动的姿态去接受这个世界,即习惯于从对方的角度善意地打量自身。
然而今天从深层信任的角度来看,罪是否还留在我们心中?如果相信他真是救主,为什么我们还活在罪恶之中?耶稣如此可爱良善的给我们一个境况:罪恶已由我带走,你们只需信任我的教导而自由发展出全然的自己。
这个结论从学理的角度来看,可同中国的亚圣孟子“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论断相对照,孟子的舍生取义与耶稣的献身事主在实质上有着相同之处。这种轻利重义的观念在东西方文明中有着殊途同归的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