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组织于1970年设立,创立的原则是尊重宗教的不同之处,有佛教、各基督教会、犹太教徒、印度教徒、穆斯林、锡克教徒。
由於20世纪初的巴尔干半岛冲突,斯科普里的政权迭换,德肋撒修女因而先後拥有不同国籍,最後她於1948年归化为印度公民。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德撒撒修女用服侍穷人的方式度过她爱人的一生:德撒撒,1910年生于南斯拉夫,27岁成为天主教修女,1948年远赴印度,成立仁爱传教修女会。1997年去世。
六年前罗马召开大会至今,我们的传教天地不断扩展,我们的视野还转向了亚洲,先是菲律宾,现在还有印度。刚刚在非洲的贝宁、东欧的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开办了新的传教区。
在全球人口最多的25个国家中,埃及、俄罗斯、印度、印度尼西亚和土耳其的宗教限制总体水平最高。其中拥有13.2亿人口的印度,其社会对宗教的敌视水平最高。
第二位是印度平信徒殉道者真福拉匝禄(DevasahayamLazzaro),他出身于印度奈尔种姓的婆罗门家族,于1745年皈依天主公教时取名拉匝禄。他坚持认为,尽管人们有种姓的差别,但人人平等。
出席会议的30位男女传教士,分别来自斐济、印度、印度尼西亚、基里巴斯、纳米比亚、韩国、澳大利亚。据圣心会传教办公室的闽尼神父说:“我们这个会议有一个特性,就是,它代表了许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故事。”
印度尼西亚多个天主教教区正与各堂区协调,运送紧急救援物资前往受到12月26日地震及海啸严重破坏的地区。 印度尼西亚的灾情最为严重,灾难对苏门答腊岛北部的亚齐省造成严重破坏,
圣多默宗徒公元52年进入印度,公元72年在印度梅拉普尔城殉难。那么公元33年到公元52年,这19年圣多默宗徒究竟在什么地方?有不少学者认为,是在中国西部边陲新疆督护府一带。
我说不全面,印度的德肋撒修女说过:让一个印度教徒成为一个更好的印度教徒;让佛教徒成为一个更好的佛教徒;让一个基督徒成为一个更好的基督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