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世纪以来,基督徒团体透过开设无数的「慈善撒玛黎雅人的客店」来实践对病人的慈悲,以爱与关怀服务各种病症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因为贫穷、社会所排斥或难以治疗的疾病而无法获得医疗照顾的人。
于是,耶稣严厉地斥责他说:“撒殚,退到我后面去!你是我的绊脚石,因为你所体会的,不是天主的事,而是人的事”(玛十六23)。
今天的第一篇读经中,依撒依亚先知用葡萄园的比喻告诉当时的犹太人和今天的我们,以色列就是天主的葡萄园(依5:1-7)。天主准备好了葡萄园的一切,播下了好的种子,期望有好的收获。
德肋撒修女也给我们指出身教胜于言教的福传方向:“你得让别人在你身上看到耶稣,让他们看到你如何祈祷,让他们看到你如何圣洁地生活,让他们看见你如何与家人相处,让别人看见你的家庭得着平安。”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有呼喊亡者的做法(撒上28:5-25)。当然,在我们不同的民族中,就是在今天的世界上,也常常听到亡者依附在一个活着的人身上,声音和举止就像亡者一样。
主耶稣用先知依撒依亚的话惊醒当时的犹太人,其实是非常严厉的谴责。对于一个有信仰的人群而言,谴责他们用“虚假”和“偷梁换柱”的方法敬拜天主(神),就是最大的讽刺和警钟。
德肋撒姆姆提醒我们:这个世界上,需要一句安慰的话、需要一个鼓励和陪伴的人,比需要一块面包的人,多得多。当我们怀着赤子童心,分享出自己的“五饼二鱼”时,我们的家庭、团体和社会就会被爱所更新。
答:他名叫齐默黎,是西默盎支派撒路的儿子,是族中的一位首领。这显示出连支派领袖也陷入罪中,说明罪的腐化力已经渗透到领导层,因此更需清除与惩治。8.问:米德杨女子是谁?她在事件中扮演何角色?
这是旧约中先知性神恩的显现,与《厄则克耳书》或《依撒意亚书》中先知所领受的神视(vision)类似。3.问:巴郎的第三篇神谕(24:3-9)描绘以色列有哪些特点?
仁爱会修女亚纳玛利姆姆坚决不给开门,这几个日军只好它往。不久,一群更野蛮的日军来到天主堂大门口,并有数位日军前往若瑟会女修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