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简学廉说:以前没有系统地学习过神学知识,信教只是家传,通过两年的学习,对天主教的信仰有了一个整体的、清楚的认识,感觉到了天主实在伟大。以前继承性的信仰,今天成为了我自己的。
但天主没有让我考上县城一中,我无可奈何地走进了修院,我总抱怨天主没有给我更多的聪明才智。然而现在我却认为这是天主对我特别的、爱的安排,由此,感恩之情油然而生。二、体验修道修院生活刚开始,我很不适应。
一次,我的一位离县城较远的亲戚,一心想请神父给老人过周年,因为老人去世时没有神父送葬成了他的心病。那时正值农忙,雇不到车,他无奈中找到我。强神父听说那儿教友很少,就毫不犹豫地说:我去!走路也要去。
截止到目前只限于意识到世界局势发生了变化,过去的主角们已经不再了,但还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或者确切地说没有作出决定、没有被接受。只要有可能,我们每一次都会继续坚持这一努力。
这样的人对他们所看不顺眼的人常怀着幸灾乐祸的心态,好显出自己在言语上伤害他们是没有错误的。忽视自己的过失,而抹黑他人的短处,不但不助人改善,为人祈祷,反而制造分裂和敌意,煽动仇恨的火焰。
他说:「就个人来说,要是没有这些诱惑以及这些热烈的讨论;没有圣依纳爵称之为精神的流动(《神操》6);要是一切都处于一致同意的状态,或是在虚假而寂静的和平中默言无声,我会非常担忧及难过。」
追究起来,两个原因: 第一,父母不注意倾听孩子的感受,而感受才是家庭沟通的核心;第二,父母把自己摆在了纠正孩子的问题这样的角色上,而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的问题其实常常是对父母糟糕的教育方式的反映。
犯奸淫的罪妇以及有冤情的穷寡妇和她们所遇到的三类判官的故事为背景,指出这三类既严厉苛刻又沾染恶习和唯利是图的判官不认识慈悲这个词,不知道何为慈悲……天主子民在遇到这些判官时,会因一个无慈悲之心的判官而受苦,无论在社会上还是在教会内,没有慈悲也就没有公义
皇帝不但没有责罚他,反而领受了圣洗,信靠了天主。在印度南部有个多默教会,就是为纪念他而成立的。印度佛教中有一尊卷发佛像,据说就是多默。可见他深受当地人的尊敬与爱戴。
很想知道那位弟兄作何感想,至少,没有喜悦到让他再次发状态,为学校正名。这使我想到了我们的信仰生活,想到了常常被误会的耶稣。现实中的我们,总有那么一段时间,因为失掉了或者没能得到自己最喜欢的事物而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