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前是个热心教友,爱做好事,经常进堂望弥撒,遵守天主的诫命。那时的我,心里充满了平安和喜乐。后来,经亲戚介绍我来到一所监狱开始了站岗生活。起初,我每天念经赞颂天主,心里也常想着天主。
现实生活中一个好基督徒应全力遵守天主的诫命和耶稣的教训,善尽自己的责任,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合理善用,对国家、对人类有所贡献,决不挥霍、浪费,生活俭朴,哀矜穷人,资助慈善……此乃神贫美德。
这名少年可谓是无可指摘;但遵守诫命显然还不够,尚未满足他对圆满的渴望。耶稣在第一个场景中的目光,教宗称之为热切的目光,充满了温柔与爱惜。耶稣以这样的目光向少年指明,为跟随祂得先变卖一切,施舍穷人。
他们说:‘我们是完美的,我们遵守法律。这些人是罪人,是税吏。’耶稣的态度则是包容的。人生有两条行走的路:一条是将别人排除在我们团体之外;另一条是包容的路。
倘若隐修院属於主教或男隐修会权下,主教和男修会长上就应认真遵守这个原则,因为某些介入有时并不恰当。我们必须说,女隐修院院长必须负起自己的责任。
我们众人都有过未能全心全意遵守爱的诫命的经历,但这也是一份恩宠,因为它让我们懂得单靠自己是无法真正去爱的。我们需要上主不断更新我们心中的这份恩典,体嚐祂的无限慈悲。
我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每主日参与弥撒,遵守诫命,你却什麽都不给我?教宗解释道:他不理解救恩的无偿性,认为得救是‘我付钱、你救我’的结果。不,救恩是无偿的!
我们与人交往时,会潜意识地考虑利害、得失,有利有得就是朋友,无利无得就是陌生人,不服从、不阿谀自己就是冤家对头,对自己利益有害有失的就是敌人……我们常常表白要服从天主的公义,遵守社会法纪
道德的美德具有以下基本特征:一是由正当的理性指导的;二是由自己选择的;三是表现于德性的行为中;四是适度的遵守中庸之道;五是习惯或品行。
「我的生命并没有把荣耀归给上主,因为我没有遵守上主的旨意。我失去了真正的快乐和自由。」李神父说:「多年后,我意识到天主不会让我孤单。我厌倦了逃避他,所以我决定对天主说『是』。我实时心感平安和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