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患者出生在贫穷的山区,从小患病没有医治条件,或被遗弃,被迫离开父母和兄弟姐妹,一直躲在深山或者山洞里生活。
……当达弥盎神父被感染麻风病之后,他非但没有伤感,反而喜乐地向他所服侍的患者们宣布:“我已经真正成为你们中间的一分子,我们之间再也没有区别了。”
临终关怀透过基督十字架的力量,帮助患者在极端痛苦时,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得到耶稣给予的力量,心情愉悦。有时候病人的病能得到奇迹般的好转。
一名尿毒症慕道者,因没钱透析,生命垂危,李神父将教友奉献的弥撒钱以及捐款集中起来,使透析又维持了四个多月,患者领洗后平安地“走”了。
一个肺癌晚期患者叫王开明,全家都是教外人,只有他的儿媳是教友。儿媳看公公病入膏肓时日无多,就请老王去劝其领洗奉教。老王给病人讲了几次道理,发现王开明是一个很善良、开明的人,而善人最容易接受福音。
我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关注“人”(——包括感染了艾滋病的患者,他们也是我们的兄弟姐妹),以“福音的精神”关注那些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与社会同行,积极回应社会的需要。
此方式,能助患者依靠天主,面对病苦,效果可佳。医院里的病患特别需要关爱,而教友们就是雪中送炭之人,在他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他们最需要的关爱。
第一次到杨道公老师家拜访的情景——一个笑眯眯的特别和善的老人,热情地招呼我坐下吃水果,捧来一杯热水,然后,将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我当时看老先生的气色,怎么也不相信他是一个罹患绝症的老人
专家呼吁民众把邪教痴迷者视为患者,予以强有力的精神支持与帮助。可这一点在中国很难实现,普通民众更多地把他们当成异类,而非需要帮助的患者。
哪一位患者在经济上有困难,教友们常自发筹集资金,做紧急援助。另外,根据教友们的实际需要,神父安排了每周六晚举行青年弥撒。祈祷时全部用普通话,以台湾版本的玫瑰经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