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但是我却陷入了沉思:一年又一年,时光从指尖悄然流逝,掐指算来,我人生的收获是什么呢?难道只是年龄的增长么?
本堂郭神父首先代表堂区欢迎客人的到来并介绍了这里1900年为主致命的78位殉道者的故事,深情的讲述使在场的人们为之感动――杨家堡民乐队《朝天子》作开幕曲,唱经班作为东道主首先献唱三首圣歌《微声盼望》、英文歌曲
当问及这个本子的用途时他说:“哪个教友我都记上,这样我就知道有哪些教友没有看报,没有的我会自己掏钱给他们上。”
谁能在我的口上派一个守卫,在我的唇上贴上一张稳妥的封条,免得我因口过而跌倒,因我的唇舌而自取灭亡?
面对别人的议论和规劝,冯金梅也挣扎过,犹豫过,她无数次在祈祷中祈求天主给予力量,最终,信仰让她坚定地作出了最终的抉择——仍旧守在丈夫身边,我不能走,要走了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也不符合教会信仰的要求
这是一条需要付出努力的道路,但人人都做得到,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能扪心自问:今天我做什么才能满足近人的需要?每天为近人做一件事,无论这个近人是朋友或是陌生人,是同胞还是外国人。
去西欧朝圣是每个天主教徒梦寐以求的愿望,历经几个月的准备,我终于如愿以偿。我们这次朝圣的路线是意大利、瑞士、法国。
现在我愿谈谈福音中有关富翁与拉匝禄的比喻(参路十六19-31)。让我们在这个有意义的故事中找到启发,因为这故事给了我们一把钥匙,使我们了解自己该做些什么,以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永远的生命。
我们做神父的,蒙召就是为了继承基督的使命,传福音与万民,使人人认识基督、信奉基督、侍奉基督。这件事我们不做谁来做?别人不做我们也当做!
只是按照额我略历,开始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以后,教会才对礼仪年有较清楚的了解,并使其适应牧灵的需要。在中世纪时期,尚未有礼仪年与普通年之别,也没有圣诞期、复活期、五旬节期之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