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悦好客,因为我们非常清楚如果我们关闭大门,我们就会失去基督徒的喜悦;如果我们让他人觉得他们人太多,或是在我们中间没有他们的位置,我们就会失去基督徒的喜悦。
文件继续表示,我们中许多人强烈渴望认识耶稣,但我们需要真实的见证人,他们应当是能够用激情表达自身信仰以及他们与耶稣关系的男女,与此同时他们能鼓励他人接近、遇见和爱上耶稣。
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有的家庭氛围粗犷一些,家里从来没有谁要尊重谁的概念,这样的话孩子就不太会学到如何尊重父母,父母也不知道如何尊重孩子的意见,在这样的环境里面长大的孩子,就不容易有尊重他人的意识&mdash
教宗强调,每个人都无法完全不需要别人的帮助,只有当人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单独的世界,而是基于天性与其他人紧密相连,感到众人原来都是‘兄弟’时,才能实现一个促进公益的团结一心的社会。
我认为和平的主题能从两方面加以发挥:首先,重提若望廿三世《和平于世》通谕中有关和平的基本要素,没有这些要素就无法建设真正和稳固的和平;其次,在重提若望廿三世的同时,教宗方济各愿意表明,建设和平应透过寻求友谊、温良、和蔼可亲、与他人相遇的态度
在接受本新闻网采访时,拉瓦西枢机强调了也要通过聆听他人来实践研究的重要性。枢机说:「我相信现在到了打破世俗文化与天主教文化之间的藩篱的时刻。」
事实上,这也是爱天主和爱近人的两个基本诫命,以后由教会有关基督信徒生活的训导诠释出来,教会训导为人指出走哪一条路可以保持他与天主应有的关系;走哪一条路可以实践他的爱德,他对他人的爱;可以有效地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上行动
这也充分说明了,人人都有善的一面,都有关怀体贴他人的爱心。
成为希望的见证:在消极的环境下,以积极的生活态度去感染他人。祈祷与行动结合:祈祷日提醒我们,信仰不只在口里,更要落实在生活。
灵修意义:梅瑟不是以百姓的功绩为基础,而是以天主自己盟约的忠信为根据。这是天主教灵修的重要原则:救恩源自天主的信实,而非人的表现(参弟后2:13)。32:14于是上主就撤销了要降在他子民身上的灾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