枢机表示,我们不应只停留在医疗危机时期的感触上,也应能够有力地抗击世界上的悲惨境遇,如践踏人的生命和人性尊严的饥饿、战争和暴行。
教宗方济各去年5月在发表的信函中制定了这次会议的指导方针,即寻找另类经济,“它带来生命,而非死亡;包容众人,而非排挤他人;富有人情味,而非不近人情;照料环境,而非糟蹋资源”。
(指南29)因此,这份在祭台的服务,能加强执事们谦逊、诚朴的德行,好能借着主耶稣基督,而得到生命的成长。
复活主的伤痕是祂爱我们的无法消除的印记,告诉我们没有一个罪的铁钉、没有一个生命的创伤、没有一个对过去的悔恨能阻挡祂对我们施予的慈悲。”福音上说,门徒们不仅害怕,也心绪不安,充满疑惑。
许许多多的昆虫,为了躲避天敌侵袭伤害,使自身安然无恙,竟和所在地植物的颜色一样,以这种奇特的保护色来捍卫自己的生命。
同样,若想获得生命的永恒和天国的凯旋喜庆,也该具备相应的善行善功。很明显,善行善功不同于善心善念、善情善愿或善言,因为它是内在诸善的外现,是落实在行动上的善。
我们成了那个所发生、令人厌恶事件的囚犯;但正是在最初使我们感到惨痛的生命当中的一些境况面前,却隐藏着天主上智的安排,它随着时间成形,也指明那打击我们的痛苦的意义。
正正就是当时动荡的背景,与天主降生成人的抉心,形成强烈的对比,而且在这对比中,圣诞的福音每一个细节更会揭示天主爱的灿烂:“在他内有生命,这生命是人的光。光在黑暗中照耀,黑暗抉不能胜过他。”
实际上也不难发现一些说客,内容总不外乎对自己优长成就作“爆米花式”的宣扬夸耀吹嘘,借此哗众取宠,抬高自我身价,而对他人的缺失错误多是捕风捉影的猜测,或吹毛求疵、尖锐苛刻的批评指责,忘记了“名誉是人第二条生命
这种改革已必不可少,因为“将老年边缘化侵害到生命的每个季节”。教宗方济各6月1日上午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在以老年为主题的要理讲授中强调了上述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