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是当年以色列百姓过红海所象征的洗礼的意义。 宣读「福音」,是圣道礼的高峰。
特别是当年以色列百姓过红海所象征的洗礼的意义。宣读「福音」,是圣道礼的高峰。
圣周四(建立圣体日)耶稣进入了耶路撒冷城之后,吩咐宗徒们去准备过逾越节的晚餐。就是在这最后的晚餐上,为我们建立了圣体圣事:让我们领受他的圣体圣血,以此参与他的牺牲。这是天主与他的子民所建立的新的盟约。
耶稣曾说过:凡父交给我的,必到我这里来,而到我这里来的,我必不把他抛弃于外,而我在末日要叫他复活;我就是复活,就是生命;信从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着(若6:37、44,若11:25)。
天主说过“你们要服侍你们的近人。”虽然现在我们的人员配备、房屋设施都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我想,依靠天主的助佑,利用好我们现有的条件,我们一定会把社会服务事业做好的。
重庆教区丁杨神父: 我曾在教宗方济各的弥撒中担任送圣体司铎,近距离地观察过这位可敬的老人。专注、慈祥、和颜悦色的表情,简洁却直指人心的讲道,非常符合这位圣父一贯给予外界的亲民形象。
他没有给自己奢侈过一分钱,两套衣服,一辆自行车走遍了所传区域。他手无积蓄,就是本村建新教堂,都是临时求的援助。真可谓,两袖清风存正气,一腔热血无偏心。
从法律上来说,教区司铎过的不是福音劝谕的三愿生活,但从灵修的层面来说,教区司铎和修会会士所应度的生活是没有太多区别的。在接受执事和司铎品位时,回答主礼的几个我愿意不是已经一次而决定性地做了选择吗?
当我1990年第一次读《利玛窦传》的时候,我感动得热泪盈眶,一个外国人,到中国来,穿中国的服装,吃中国的饭,过中国人的生活,最后死在中国,葬在中国,为了什么?
我们发表过一篇文章,是评论华北基督教的,里面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文章中说当初对基督教有一些负面的评价,认为‘多一个基督徒就少一个中国人’,这是反面的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