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圣神开启了她灵性的眼睛,让她看到自己生活在黑暗中,甚至不如一个教外人,她极深地伤害了仁爱天父的心。她痛哭流涕,悔恨交加。
唯有祂可以将世人从邪恶中解放并带来那个我们深深期望的、正义、和平与仁爱的国度的壮大。4.信从那未见过的耶稣基督在福音中我们发现当多默宗徒接受了十字架奥迹和基督的复活时的信仰经历。
一定要把你人性的软弱完全托付给上主,求祂救援。撒玛黎雅的那位妇女曾有五个丈夫,又有了第六个丈夫,她确实渴望永生的水泉。耶稣教导她说:谁若喝了我赐与他的水,他将永远不渴(若4:14)。
通谕中也提到圣本笃、圣女小德肋撒和真福富高小兄弟。《愿祢受赞颂》是良心的省思,教会时常告诫信徒省思自己与上主的关系,并依照这关系来引导自己的生活。
一生所受的苦辱,使人不敢设想,真像先知依撒意亚所说:他是痛苦中的人。教友!你想一想,耶稣为救你受了万般苦难,你为救自己。却一点苦也怕受;念经嫌麻烦;听弥撒怕费工夫;作补赎怕受苦,守斋就推有病。
决不会像撒殚一样从高空坠下,划出一道眩目的、彗星般的弧线,我们命中注定只能做卑琐的愤世嫉俗者,虽然两者同样可悲。
宗教学家经常做的是些悲天悯人的关爱事情,直到把自己的生命献上,就像德肋撒修女那样。从古至今,哲学家与宗教学家常常是针锋相对的,哲学家们批判宗教学家的虔诚迷信,宗教家们不屑哲学家的冥思无为。
(玛7:11)天主是父也是母,《依撒薏亚先知书》第49章14-15节说:“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怎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记,我也不会忘掉你啊!”
从那头陪伴亚巴郎、依撒格上山作祭献的驴到《户籍纪》中向巴郎说话的驴;从白冷郊外那个寒冷的晚上,在山洞里为新生的婴儿哈气取暖的驴到耶稣骑驴进都城。驴子娓娓动听地述说:“当听到‘贺三纳!以色列君王!’
如同先知依撒意亚所表达的:「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自己亲生的儿子?纵然她们能忘掉,我也不会忘掉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