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宪章111条)在新的《天主教教理》中也表明:除了圣事和圣仪外,基督徒可以不同方式的热心敬礼来表达他们的宗教感情,这些热心敬礼包括:尊敬圣髑、拜访圣堂、朝圣、拜苦路、念玫瑰经和佩带圣牌等。
在各个阶段,都是老年教友在传承,在见证天主,这是天主给我们老教友的使命,而照顾子女,是每一位为父母的责任,把最好的给子女,也是我们的愿望,我们要思考怎样把天主的信仰传给我们的儿女,使儿女听天主的话,走天国的路。
后者是法利塞人、当时的法学士,以及撒杜塞人,他们是虚伪的人(参阅:路十二1-7)。他们自我封闭,只想显露和伪装自己,施舍之后就敲锣打鼓,让人知道。这些人关心的是他们内心存有的,即他们的私心和安全感。
沿途福传是今天必须走的路。传福音必须是充满喜乐。教宗引用《在新世界中传福音》劝谕(Evangeliinuntiandi),强调我们不能成为悲伤的福音宣讲者,灰心丧气,死气沉沉,无精打采。
此外,她指艺术家会在盐田挖掘泥土去制作艺术品,现构思制作巨型玫瑰念珠或十五处苦路。
作为门徒,当我们跟随同一位上主时,我们就越来越意识到大公主义是一段旅程,正如梵二以来历代教宗所强调的,这是一条不可逆的路。它不是一个可选项。
(路一38)。青年们手持玫瑰经,就像拿著他们心爱的智能手机,似乎让人不解。他们或者将它缠在手上,或者戴在脖子上。乌略亚总主教也在手腕上缠绕著一串玫瑰念珠,并称之为朝圣者的念珠。
在浪子回头的比喻中(路15),父亲希望大儿子与小儿子和好,央求他进来,和全家人一块儿庆祝浪子的归来,但大儿子却不愿进去,因为他不愿宽恕他的弟弟。如果他喜乐的话,那么和好几乎可以自然而然地发生。
(路6:35-36)耶稣在另一处说:“你们应当是成全的,如同你们的天父是成全的一样。”(玛5:48)保禄宗徒给我们指出了一个具体的实践方法:“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格前13:7)
圣诞节前的准备期---将临期为两个阶段四个主日,教堂习惯点蜡烛,第一主日点一支,第二主日点两支,以此类推,当点到第四支时,圣诞即将到来,四支蜡烛代表将临期四周拉住象征基督真光来照耀那“坐在黑暗和死亡阴影下的人群”(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