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并对贞女恩许,恭敬耶稣圣心的人,将赐给他们“十二项殊恩”。对于私人所接受的启示,教会一向非常审慎。因此耶稣圣心节并没有很快地订立。
同样的进程也在出离埃及的故事中进入了救恩史。使天主亲临人间的不是人类的什么英豪行为或虔诚敬礼,而是他们在受压迫时发出的呼喊声。
两千年后的今天,一想到至今还有许多人未能认识基督、还没有听到救恩的信息,我们就不能保持平静。不仅如此,还有加上那些虽然已经获得了福音宣讲,但他们忘记、放弃了福音,不再在教会里的人。
无论一个人现在怎么样,无论一个人是不是基督徒,主耶稣都将同样的救恩赐予我们每个人。所以,我们要以“在天堂相聚的眼光”看待我们的家人、朋友和那些软弱的兄弟姐妹们。
虽然两千年前,主耶稣在特定的时期生活在犹太人中间,但祂的救恩和临在却超越人的有限和时间与地域,达于所有的人。“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
耶稣并对贞女恩许,恭敬耶稣圣心的人,将赐给他们十二项殊恩。教会礼仪订定在耶稣圣体圣血节后八日的星期五(或圣神降临节后第二主日后星期五,通常为6月中),是为耶稣圣心瞻礼,又名耶稣圣心节。
耶稣并对贞女恩许,恭敬耶稣圣心的人,将赐给他们十二项殊恩。教会礼仪订定在耶稣圣体圣血节后八日的星期五(或圣神降临节后第二主日后星期五,通常为6月中),是为耶稣圣心瞻礼,又名耶稣圣心节。
1547年,70岁的米开朗基罗继续教堂的设计建造工作。120年后圣殿终告完工,之后又花了20多年进行内外装饰。伯多禄大殿融合了多位大师的心血,堪称一座建筑艺术的宝库,让人除了惊叹还是惊叹。
因为当时我横渡太平洋时,居然有一种跨越时间,回到1965年前的教会的知觉,特别因为那时侯,上海几位神父教友们和我一起讨论了一个主题:“教会外无救恩。”他们问:“现在真不说这话了吗?”
我们去参与弥撒,因为我们是罪人,愿意接纳耶稣的宽恕,参与祂的救恩行动,祂的宽恕。我们在弥撒开始时念的‘悔罪经’不是‘流于形式’,而是真实的忏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