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的教友,因着自己或家族的影响力,甚至依靠外在的力量企图左右主教神父,插手教会的事务和财产……在我们传统的家长制环境下,如果教会的神长不将权力下放,其他人就会来干涉教会的事务;如果我们培育的都是只会听话而没有尊严的所谓的
然而,许多时候,不是我们人不愿意走“正道”,而是我们被自己的偏差想法或外在的“对与错的观念”误导而“不分对与错”,甚至将“对与错混淆”了。
从外在形式而言,教会团体就是由基督徒组成的团体,以及在社会生活中的不同临在。通过基督徒团体,天主临在于世界上的不同地区和文化环境中,将天主的临在带给周围的人。
所以,我们常常会重视外在的善待人,或者是以自己认为“最好”的方式善待人,却忽视了在精神上和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善待他们。
美国在繁荣与外在自由的形式上有许多的恩赐。这里不会缺乏新鲜的空气、水和食物。我们大部分的人都没有经历过为了得到足够的饮食、休息及独处而来的压制。
林书豪以只言片语抛出的林标准令人耳目一新,他只字不提未来女友的外在条件(比如容貌、家庭背景等等),反倒强调未来人生伴侣之信仰服侍、人格品性等内在层面。
观其内在的心灵旅程,实则更比外在的地理航程迢遥;身为一位西方传教士,沙勿略的使命激发他深入全亚洲,杂然多样的文化、语言、宗教与族群。
仅仅看到信仰的外在表现还不够,认识和把握信仰的内涵更为重要,未经培育的教友的信仰生活早晚要枯竭。教会固然重视受洗的人数,但却不把增加人数当作最终目的。
世俗化对于宗教的冲击以及破坏力实际上超过任何外在暴力,因为这是一种釜底抽薪式的破坏。
教宗的原话是这么说的:「考虑到人的各种外在限制和减轻罪责的因素,在一个客观的罪恶处境之中,主体未必负有罪责,也不一定要承担全部的罪责,而且他们依然可以活在天主的恩宠内,依然有爱的能力,依然可在恩宠和爱德生活内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