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被认为是20世纪的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之一。收藏波希作品的菲利普·艾尔认为他的作品教育意义大于娱乐意义。一位17世纪初的德国历史学者描述波希作品中的神怪内容恐怖多于趣味。
德兰修女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她是继史怀泽博士1952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得奖者,也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青少年最崇拜的人物之一。
从20世纪初期至今举行的10次选举教宗会议庇护十世(PioX)教宗:本名若瑟·萨尔托(GiuseppeSarto),原是威尼斯的宗主教,他在第7次投票中被选为教宗,当时是1903年8月4日。
为此,坚决反美的卡斯特罗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在古巴国内推动关于如何认识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问题的讨论。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乃至世界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不同的文明与价值体系彼此冲突、博弈,引发巨大的动荡;全球不同信仰、民族、价值观的公民表现出大异其趣的心态。
贝尔托内枢机在弥撒讲道中,首先回忆在20世纪20年代末教宗庇护十一世同马可尼的会晤,在那次会晤后不久,便于1931年2月12日建立梵蒂冈电台。
曾荫权和夫人鲍笑薇20世纪80年代,曾荫权先生被保送到美国哈佛大学攻读公共行政硕士学位。一天早晨,突然醒来的他对太太鲍笑薇说,很挂念家乡香港的云吞面,即使100美元一碗也要买。
20世纪是世俗化的世纪。尽管如此,剑桥学生仍时时意识到的宗教存在。
20世纪30年代中叶一个皎洁明亮的夜晚,美国有个4、5岁的小男孩天真地对他妈妈说:“我想要跳到月亮上去!”他妈妈笑着说:“好啊!不过一定要记得回来呀!”
若瑟‧安布罗索利神父是20世纪意大利人,父亲创立了知名的蜂蜜工厂,他却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从医并加入金邦尼会。若瑟神父深知:「天主是爱。当近人受苦时,我就是他的仆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