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我们就“教堂门房”这个话题再辟专版,转载信德网上的帖子,希望通过大家的关心,神长教友的重视,各地教堂门房的服务都能有一个质的提高,让优游神父的尴尬遭遇不再重演!
当时艾滋病在中国还属于非常敏感的话题,那个时候,我根本无法预见中国教会什么时候才能有机会、有能力,可以在防治艾滋病方面服务社会人群。
他的吃苦精神令人佩服,晋铎后,他主动要求去偏远贫困的乡村堂口服务。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又主动请示去灾区帮贫扶困,在艰苦的环境中为灾民奔波服务。
该台采访了不同教区或修会,服务于不同领域的神父、修士、修女,来给大家分享他们自己修道路上的挣扎与软弱,以及他们在服务中的成长与收获。
另外我们缅怀他,要学习他服务人群、荣主益人的理念。傅主教教导我们,传扬福音就是要为社会做贡献,在过程当中体现天主教的社会价值。
地上教会的祈祷建立起彼此服务和美善的共融──这共融上达天主台前。天上诸圣曾在天主内找到圆满,我们也与圣人一起形成了共融的一部分,在其中,冷漠已经被爱克服。
曾在教会多个医疗所服务,直到解放。解放后,又在几处地方医院当过医生。1991年才基本脱离这一职业。她的医术以助产收生为主,但也治疗一般的疾病。
另外,本着忏悔的精神,至少在一天当中戒除娱乐活动(可以是真实或者虚拟的)及不必要的消费,将相应的一笔钱捐赠给穷人或扶助教会或社会性质的善工,特别是有助于捍卫和保护生命,也可以获得大赦。
此后,范修女长期在防艾办服务。记者踏进金敬爱家门时,看见她穿着厚厚的棉衣,正在院子里等着我们。记者突然间意识到,采访将会勾起金敬爱的痛苦回忆。
李老师投身教育,辛勤育人;退休后热心公益慈善事业,服务社会人群;他信仰执着虔诚,热心事主助人;在家庭和社会及教会都做了美好见证,值得我们大家效法学习。作为李老师的忘年交,今谨撰文缅怀纪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