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表示,在一个“划时代变革”的时期,司铎们必须学会应对挑战,而不是退缩到过去,寻求“一种免受风险的保护”;也不是以“夸大的乐观主义”而忽视变革的困难。
受苦者约伯觉悟到自己无权向祂要求答案。如果你读过约伯的故事,就知道约伯是人类历史上苦难最多的一个人,无人能及。他本是一个良善心虔的人,却遭遇无名之灾殃。他的财富、他的家庭、他的健康,全都被夺去。
记者了解到,这里的天主教信民仍然把藏历新年当做一年的起始,传教士穿的是藏装,信徒使用的是全世界罕见的一套藏文版《圣经》,教堂外部也是藏族民居的建筑风格,连在圣母玛利亚像前敬献的都是藏族传统的哈达。
这位宗座代表要求亚洲教会鼓励教友到区内各国的圣地朝圣。他说,耶路撒冷、罗马、露德、法蒂玛和西班牙德孔波斯特拉的圣地亚哥,固然是特殊的朝圣地,「但为甚么不考虑亚洲的圣地呢?」
五十年前,庇护十二世教宗有先见之明,他看到时代的变化和新民族新国家的诞生,教会有需要在派遣传统的传教士到传教区传播福音外,更需要进一步勉励神职人员众多的教区也派遣神父和教友,赴传教区协助地方主教传教。
教宗这次到巴西,最原始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这些主教们讲这篇话。教宗这篇大会揭幕致词段落分明,思想清晰,深入浅出,以基督信仰为经,社会生活为纬,透彻广泛地分析了拉丁美洲基督信仰的局势。
1850年12月21日晋铎,1852年2月被派遣到英国,担任初学生的副导师和本堂神父。1857年他被派到爱尔兰,隐退到阿格斯山,一直到1866年。在这一年,长上命他返回英国,在那里服务8年。
有一次,我到她那去看病,她一边给我输液,一边教我念玫瑰经、慈悲串经等祈祷的经文,在天主的圣母的助佑下,我的病奇迹般的好转了。她常给周围的人这样说:“为人不识主耶稣,枉来世上走一回。”
尽管如此,罗金枝一年四季不管刮风还是下雨,她几乎每天都要来回跑近10里路到教堂去参与弥撒和祈祷。久而久之,大家都说罗金枝奉教真热心。 记得有一次,我给朋友办事,路过她家就顺便进去看了看她。
据说当年有一位名叫马格纽斯(Magnus)的本笃会会士,受圣兰博托隐修院院长派遣,到这个地区传播福音。他随身带着一尊高四十九公分、椴木雕刻的圣母像。途中遇到一块巨石挡路,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