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是我们的一代青年圣召准备好了吗?一些有圣召人选或经济力量的地方教会(教区)及各地有识之士(神长教友)是否有走出国门,准备去慷慨给予、热心去服务的奉献意识吗?
虽然将近30年的岁月,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由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转变为两鬓开始发白的长者。但是,大家在不同的教区、不同的岗位,默默地耕耘着、奉献着,有数不尽的故事与经历、有言不尽的酸甜苦辣。
这时一个叫郑任的青年,随之起身,说他愿与小姐结成佳偶,当即就与小姐拜了天地。郑任本是卢家迎亲队伍的一员,这一下子迎亲人却变成了娶亲的人!之所以郑家的至爱亲朋,宾主内外上下对此都无异议呢?
1975年晋铎后将第一个祝福给予最亲爱的妈妈铎职生涯台湾与辅导工作1975年7月,翁神父被派往台湾地区,任台北华明心理辅导中心(HuaMingCounselingCenter,Taipei)青年部主任,
[9]徐宗泽:《明清间耶稣会士译著提要》(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第38-39页。对现在的读者,徐宗泽这部著作有一大缺陷,即没有注出这些译著的外文书名。
《震泽长语》里记载了一则唐寅的梦:唐寅(1470.3.6-1524.1.7)字伯虎,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这位唐伯虎可不是民间传说中的《三笑点秋香》里的风流倜傥的唐伯虎。
从小修院毕业后,他于1920年7月加入了位于芝加哥北部泰克尼镇(Techny)的传教修会圣言会。1926年5月29日被祝圣为神父,随后被派往中国河南南部的信阳一带传教。
60.为了提升整体的福传行动以及更有成果的牧灵工作,宜为组合的堂区之间,成立特定范畴(如:教理讲授、爱德行动、青年牧灵或家庭牧灵的共同牧灵服务,让天主子民的所有组成部分——圣职人员、度献身生活者及平信徒
16—17世纪的德国化学家、医学家施泰尔,他最早提出“万物有灵论”的学说。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在他的《原始文化》里系统阐述了“万物皆有自己的灵魂”的论断。
仍然存在着一些细微的变革,比如这个:威廉·霍尔曼·亨特从1870年起耗时3年完成的《死亡之影》 在威廉·霍尔曼·亨特的画中,虽然耶稣也是长须长发,却画的是当木匠的青年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