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追思已亡瞻礼,各堂区都会举行隆重的追思弥撒。按照教会的传统,这一天司铎们可以奉献三台弥撒,一台为教宗的意向,一台为堂区所有的亡者,一台可以为自己的意向。
在灵修年,教区牧灵中心提出各位神父在自己的堂区带领教友阅读圣书的要求,希望大家能多读圣书,养成读圣书的好习惯。
回到教会大家庭之后,恰逢堂区杨海龙神父组织青年教友开展生活圣言分享活动。一句圣言闯进了我的心:“爱是含忍的,爱是慈祥的,爱不嫉妒……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小时候妈妈抱着我进堂参与弥撒,快要结束时,教友们都要到祭台前领受一个很小的白色圆饼,那时我就问:妈妈,你们吃得是什么呀?妈妈告诉我:我们领受的是耶稣,他能带我们走向永生。
2005年西班牙宗教新闻报导《附魔的玛达》是他的一个案例:一位普通年青女子,附魔后进入迷离状态,在马德里一间小堂内的地上如同蛇一样蜿蜒。
(用于复活期平日)进堂咏你是伯多禄(盘石),在这盘石上,我要建立我的教会;阴间的门决不能战胜她;我要将天国的钥匙交给你。
欣闻何理神父得享澳洲天主教大学的最高殊荣,“信德”同人谨表致贺澳洲天主教大学荣誉博士学位颁授典礼荣誉博士学位颁授推荐词李尚义译兹藉颁授荣誉博士学位典礼,澳洲天主教大学副校长,伯多禄·薛文恒教授谨向天主教大学校长,朱廉·麦堂鲁修士
2001年,在沙区圣母圣心堂举办“英语圣经班”,你给约30名教友子弟边讲圣经边讲英语。你翻译了圣诞故事、圣经故事、德肋撒嬷嬷等,编写了英语圣经词源,对传扬圣教事业做了努力。
小中见大、平中出奇、蕴含深刻、促人警醒、令人反思,是这部书的最大特点。其主线是作者灵性生命的成长过程。其中既有欢乐成功的惬意,也有令人纠结的茫然、伤感和失意。
把利玛窦神父的日记整理成书、公之于世的金尼阁神父说:这部在利玛窦神父死后问世的书,我没有丝毫意思声称它是我的著作,而宁愿把它真正的原著者告诉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