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常年期第17主日),来自西什库教堂、通州和亦庄堂区的礼仪服务组的各位兄弟姐妹齐聚西堂,开始了首次四堂区礼仪服务组的学习交流活动。
九七年辞世的德兰修女一生献身于帮助「贫穷中的最贫穷者」而深获国际赞扬,一九七九年更获诺贝尔和平奖。二月廿六日在新德里举行的颁奖仪式,约百名嘉宾出席。
看着小伙子掉头把车开走,我再扭头往前走,心中又纳闷起来,教堂在哪儿呢?走了十几步,在昏暗的路灯下,我终于看清前面建筑物的门楣上方,有天主堂三个大字,顶上有一个看不清颜色的十字架。
在我修道的历程当中一直有一位默默的奉献者。他没有像其他亲人一样,有那么多的鼓励和支持的话,也没有像朋友们那样的欢送;没有像母亲那么多的唠叨,他有的只是默默地奉献和不舍的情感。这个人就是修士的父亲。
也许是太过追求效率和动感的社会影响吧,弥撒作为我们基督徒生活中心的礼仪,常常过于偏向了动的一面而忽视了它静的一面,越来越显得速度化和形式化。为此,我们不得不关注弥撒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点——静默。
我在邯郸市内一个5路汽车站的站点等车,只见从汽车上下来一位约七、八十岁的老太太,还带着一个大包袱。但过了很久也没见有人来接她,我便上前向老人问道:“大娘,你要到哪里?让我送你吧。”
黄神父的著作多有创意,多为精品,不少著作一版、再版,乃至三版、四版、五版,还有一些著作,更走出国门,流传于欧、美,广受中外知识界的赞誉。
上周我有幸和上万人同坐在圣母大学(UniversityofNotreDame,或音译为诺特丹大学)的篮球体育馆里,参加老校长海斯堡神父(FatherTheodoreHesburgh)的追悼大会。
周村教区高青堂区于2006年10月29日在胡屋堂口为四十位七十岁以上的老年教友庆祝了老年节。上午,本堂神父为老年教友奉献了感恩圣祭。下午,全堂口的教友为老年教友举行了庆祝会。首先,由本堂神父致辞。
(《手册》73节)的确,社会的发展,神学的进展,环境的演进,个人的成长都要求司铎培育本身具有持续性,不可能一劳永逸,一次培育而享用终身。司铎培育必须是完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