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德行植根于超性的德行……(超性的)这些德行以三位一体的天主为根源、动机和对象。”(《天主教教理》1812)原来如此!又回到了教会一贯的训导上:一切意念和行为,应该朝向天主。
但是,正如古代沙漠教父的智慧教导我们的那样,这种懒散的根源往往是懒惰,它的起源是希腊文,意思是“缺乏关心”。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诱惑,绝不能拿它开玩笑。
圣洗圣事让我们每个人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根源和皈依,找到了生活的自信和价值,拨开历史和人为的乌云,重新获得一个新的生命和身份:我们都是天父的爱子爱女。
有人说,愤怒是一种可怕的罪恶,是战争和暴力的根源。《伊利亚特》的序言描绘了阿奇里斯的愤怒,这将是“无尽的苦难”的原因。但并非一切源于愤怒的都是错误的。
每一件完美礼物的根源都是那位本身就是爱的天主──天主是爱:「那存留在爱内,就存留在天主内,天主也存留在他内。」(若壹四16)。圣经述说人与天主之间原始的关系,在万物受造之前就已存在。
如果没有从根源解决问题,就是用再宽松的牧灵方法也无法解决以后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家庭问题的根源是我们人自己出了问题,我们的信仰出了问题。
我们相信基督的复活,这是信仰的基础,信仰的根源出自于天主的爱在内心的启示,那是看不见的证据,但却存在教会的团体中,也存在我们心中。那就是爱。主耶稣说:因为你看见了我才相信吗?
天使首先通报耶稣不在这里:天主子没有留在坟墓里,因为他不能做死亡的囚犯(参见宗2:24)而坟墓也不能留住生活者(默1:18),他是生命的根源本身。
抓住每一次机会与他们探讨真理,扩展信仰的领域,同时他自己也在工作之余常去教堂,听神父讲道,以加深对信仰的认识,天主就在这时向他发出了召唤,易多默说:在与教友们探讨的过程中,我对天主教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信仰中找到了生命的根源与归宿
天使首先通报耶稣“不在这里”:天主子没有留在坟墓里,因为他不能做死亡的囚犯(参见宗2,24)而坟墓也不能留住“生活者”(默1,18),他是生命的根源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