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宗徒大事录》中提到耶路撒冷圣殿有一道称作“丽门”的殿门,而我们内心的天主的圣殿也有一道“丽门”,那是希望之门。教宗方济各与圣座各部会的神长们参加了默想神功。
5日上午触及的主题繁多且多元,涵盖了:教会法与梵蒂冈城国的角色;教会传教的本质;明爱会在保护穷人方面的作用;信仰传递、照料受造界、战争,以及世界支离破碎的挑战。
教宗说,美国人的世界观在传统上不仅来自信仰,为源于自然和天主的道德律所从事的努力,也为这种世界观的形成作出了贡献。
每年的清明节与复活节不谋而合地总是会如约相遇在春天。不知道能不能说,这两个节日代表了东西方对死亡和死亡后的态度。
社会论坛也明确强调,一切都能得到解决,只要身为天主子民的我们“团结一致爱我们的近人”。“我们要彼此关怀,我们与你们同在,要信赖唯一的天主,全人类的创造者。”
郑总主教在讲道中回忆说,“神父们被召唤作为主教的合作者来服务天主的子民,并通过他们的神职与主教团结一致。”他强调,“请记住,你们是从人群中被挑选和任命来执行天主的工作的。”
引言从唐朝的景教(天主教的聂斯多略派),到元代的也里可温教;从明末清初,到礼仪之争;从鸦片战争,到民国;从共和国建立,直到现在: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起起伏伏,几次中断与受挫,究其原因与背景相当复杂,但是也不缺成功的案例
实际上,许多圣人受人敬仰并不是因为他们成就了大事,而是因为他们传递了爱德,例如加尔各答的圣德肋撒。我们纪念她并不是因为她在世上开办了很多慈善中心,而是因为她俯身照顾路边的垂死之人,恢复他们的尊严。
因此,宗座大使首先是一个「天主的人」,意思是「在一切事物之中、为一切事物去遵循天主;高兴地遵守他的诫命;为天主的事而不是为世界的人而活;直到通过慷慨的精神,接受因信仰衪而产生的痛苦,自由地将他所有的资源献给他
教宗表示,天主教会肩负着大公主义的责任,路德宗信徒与天主教徒之间的对话获得了显著进步,虽然神学分歧犹在,但不缺少友爱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