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勉励他们做爱德的见证人,做善心撒玛黎亚人的“活圣像”,关注别人,记得人的尊严,带给他人希望。教宗说:“谁若爱他人且不求报偿地为他人服务,他便是依照福音生活和行动,因而也参与了教会的使命。”
他人已经不再是要爱护的兄弟姐妹,而仅仅是扰乱我生活、我的安逸的另外一个而已。天主又问第二个问题:'加因,你弟弟在哪里'?
到了复活主日的清晨,那跑去坟墓打算为耶稣涂抹香料的妇人依然愁容满面,看见坟墓之石被挪开後更加忧苦。这时有一个声音叫住她:女人!你找谁?你哭什麽?(参阅:若廿1-15)。
教宗论及的各种抗拒包括言词空泛、自我辩驳,以及指责他人。当天的弥撒集祷经向上主呼求说:「求祢施展神能,大力援救我们,并以祢的仁慈恢复我们因罪恶而失掉的恩宠。」
我们之所以缺乏这种高超境界的原因就在于常把宣讲天主的国与救治他人疾苦割裂开来,只注重口头上、言语上的津津乐道夸夸其谈,而忽略了迫不及待、刻不容缓地解除他人危难。
十月叁十一日星期叁上午,罗马下雨,但是叁万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人士仍然踊跃聚集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广场,参与了教宗本笃十六世为他们主持的公开接见活动。
教宗强调:(一个真正的基督信徒不会满足于口中说出的话,也不会相信欺骗人的意识形态,而是不顾自己的利害,真正地去帮助他人的需要,而且不只是零星偶而地行善而已。)
一个人可以不结婚,就如司铎和度奉献生活者,但他必须在生活中给予他人生命。我们若不以善行发挥生育力,就是有祸的。生育力是天主的标记。教宗指出,先知们选择以沙漠的图像加以说明。还有什麽比沙漠更加贫瘠的呢?
教宗方济各与鲁菲尼教宗为2019年社会传播日选择的文告主题已于9月29日公布:《我们彼此都是一身的肢体(弗四25)。从网络社群到人的团体》。
当天的第一篇读经(雅四1-10)也提到这一点,雅各伯宗徒说,与世俗友好就是与天主为仇。教宗接着表示,这种对世俗的挂念、这种比他人更重要的切望是世俗的精神,谁若呼吸这种精神,他就是吸入“天主的仇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