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的5月24日,圣母进教之佑节日,举行了大堂奠基礼,郎主教在露天帐篷下,在六千多教友参礼下,主持了大礼弥撒。1873年4月15日,郎主教祝圣了这座多利安柱式的希腊式新堂,就是现在的“中山大堂”。
第四次是1807年,马礼逊到中国,译经办学编词典,传入基督新教。那也是和平的文化交流,不是侵略的战争结果。四次传入,皆是如此。
按天主教的教义,如果能确定他们是由有效身份的主教,按天主教祝圣主教的礼规进行祝圣,其祝圣是属非法,然却是有效的。
摄影:吴纪瑞1989年12月22日,复堂小组通过有关部门首次在爱国路一座空楼借场所过圣诞,广州教区当时的林炳良神父应邀前来提前庆祝圣诞,香港教区的吕国宝神父和郑生来神父及深圳700多位教友参礼,这是深圳教会第一次邀请神父和借用场所过圣诞节
(《礼物与奥迹》中译本,69-70页)在他的葬礼弥撒中,当时主礼的拉辛格枢机这样解释教宗若望·保禄二世对天主之慈悲和基督之爱的体会与他对玛利亚的敬礼之间的关系:神圣慈悲:教宗在天主之母身上找到了天主之慈悲的最纯真的反映
在互视平安礼时,大家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之后,我又为史蒂文施行了病人傅油圣事。然后,我说了几句简单的话:“在每个家庭中,总会碰见互相伤害、生气和疏远的时候。但我们不会从自己家里逃跑出去。
幼泉说:“如世俗宾主相见之礼。”并将城隍梦中所言告知相国大哥,城隍对他说:“人之寿数,非我所能主持。我已将大疏转奏上帝矣。子之寿数,原止于此。
比如在上海的顾长声写的《基督教与现代中国》,《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另外还有四川的学者写的教案史等等,都是对基督宗教在华的历史一个回顾。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朝觐人数的增多,这一时期中国穆斯林的朝觐活动虽然仍是他们的内部事务,但因其独特的礼仪和明显的涉外性质,每年一度的朝觐消息不仅成为穆斯林关注的大事,也成为各族民众之间沟通往来、增加了解的社会新闻
2008年年底,石书霞找到了第一个经历大迁徙的健在老人——演礼乡梁庄村的张瑞连。老人生于1928年,去陕西时12岁,提起当年的艾教士,口齿已不太伶俐的她连声感叹:“好人,是个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