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谈到宗教与良心自由问题时,纳吉布宗主教说,宗教与良心自由是人权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严厉谴责各种强迫人改教的行径,呼吁人们对话。
在此期间,天主教教育事务处鼓励教育工作者认识自己的学生,觉察自己肩负犹如“牧者”的使命;传递福音和宗教伦理价值;并以善牧的爱照料受伤的学生。
教会的另一项历史性使命则旨在号召各宗教携手合作,不但促进和平,也对在众人眼前所发生的事件表达立场。任何一个宗教都不可保持冷漠,因为众宗教的天主在所发生的一切事物上并没有漠不关心。
[参考拙文“基督宗教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载卓新平、许志伟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他并不劝人“改变信仰”,而是依照“耶稣的温良”,以一种不“强迫”而是“建议”的态度,承认交谈者的“尊严”,接纳他们的“宗教情感”。
他解释:「不少人想引起一场全球性的文化革命、一种新的后现代道德观,并由此产生后犹太教与基督宗教道德观。」他告诫说,这种新文化赞成个人自由,但却使人对自己的身分、圣召和命运感到困惑。
公元80年,徐州有一贵族家庭建造坟墓,墓上镌有属于犹太——基督宗教内容的雕刻。
不过,这位旁遮普省省长遇害的不同之处,在于事件带有宗教动机。本身是天主教徒的少数社群联邦部长沙赫巴兹·巴蒂(ShahbazBhatti)向媒体发言时强调这点。
[参考拙文基督宗教与2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发表的论文。载卓新平、许志伟主编《基督宗教研究》第三辑,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1。]
最近一期《中世纪历史学报》介绍圣伊斯梅里娅的传说,阐述《圣经》中童贞玛利亚的家谱,以及十四世纪佛洛兰斯的宗教文化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