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缺陷是教堂没有钟楼,不像个教堂样。圣堂里面的跪凳,也歪歪斜斜,没有几个好的。由于两位主教常驻这里,各级政府人员常来,还有外界的客人来往也很多。
但他的面孔映射出那愿景之美,这愿景在东非洲,那许多由他装饰的彩色教堂壁画里,不断重复地被体现出来。尤其是他那极蓝的眼睛,展露出他灵魂永不衰老的特质。
当偏离了这条道路,我们所失去的,不单单是众教友赤诚奉献的心,更是远离了救恩的道路。有些人可能不以为然,认为稍微享受一点儿没有什么。可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都知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当走出教堂的大门时,我不知道往哪里走,陌生的城市陌生的人,弟兄姐妹们往各个方向走去了,又不能跟在他们后面。忽然脑子里出现了一道灵光(我相信是圣神的指引),效法主耶稣,从一家一户,一村一镇开始。
下午2点,小芦教堂内,教堂外及分会场已经挤满了人,义工团为所有到场的教外朋友进行了登记。2点15分,布道正式开始;为时两个半小时的布道,没有中断。
2014年10月底,我回到老家四川大邑县,参加诸圣瞻礼、追思已亡,在本堂商神父的带领下,安排两天时间与教友们一同去每个教堂为亡者念经祈祷。
我们这里教堂很小,没有神父常驻,所以每周只有一次弥撒,但有的教友还是以世俗为重而不进堂。我今年36岁,以前也经历许多挫折,我谈谈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出生于热心公教家庭,母亲是爱唱歌的人,不仅在教堂唱诗班咏唱,也总会把一些圣歌带到家里,现在唱的一些圣歌就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后来进入小修院,开始学习风琴,从小修院到神学院一直担任琴师。
第二天正好是星期天,婶子叫我俩一起去教堂看看。步入教堂,动听的圣歌萦绕于耳,教友们礼貌地问好,那种特殊的感觉让我感到很亲切——这里真好!
与青年的聚会祈祷结束后﹐教宗在宗主教府内的圣母升天教堂﹐与黎巴嫩天主教的宗主教们短暂交谈。 教宗本笃十六世在与青年的会面中﹐发表他此次牧灵访问第四篇公开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