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在某些报社的网站上可以看到:有一群信友在圣伯多禄广场上歌颂「伟大的告发者」维加诺总主教,向教宗提出抗议。
他们接受指引,最终接受这令人称奇的事,接受天主所带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新奇:天主成了弱小者中的弱小者、温良者中的温良者、穷人中的穷人。因此,福音向我们揭示了颠覆我们习以为常的逻辑思维。
曼基迪欣修女(1876-1926)在德里久尔总教区创立圣家修会并为穷人、病者及受折磨者服务。马卡雷尼亚什主教说,由于曼基迪欣真福对穷人的爱,她又被称为「另一位德兰修女」。
山上圣米尼亚托修院院长接著引用中世纪神秘经验者理查德(RiccardodiSanVittore)的名言:「哪里有爱,那里就有注视。」
其次就是大圣若瑟,耶稣鞠养之父,至谦至洁、至义至忠、至智至勇,忍耐之明镜,贫穷之实爱,苦者之安慰,家室之砥柱,圣教之保障,临终之主保,这些都是应当尽力效法的。
据悉,美国、台湾、香港等许多国家和地区,专门为智障者提供社保服务、就业机会,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残障者,这是文明社会的必经之路。我祈祷:在不断完善和健全的社会体制中,请为智障者提供社保服务,就业机会。
唐代诗人李白在他写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给人启迪。
9、堂区的仁爱组、探访组、医务组等常年开展工作,探访慰问贫病者和临终者。医务组则在每主日弥撒后进行义诊活动,此善举感动了许多教外朋友,故而也有不少教外医务人员参加到义诊的行列中。
过眼云烟这个成语出自宋代苏轼的《经进东坡文集·宝绘堂记》:“见可喜者,虽时复蓄之,然为人取去,亦不复惜也。譬之烟云之过眼,百鸟之感耳,岂不欣然接之,然去而不复念也。”
曾在一本圣书上看到这样一个事例:某教友向一位基督教朋友讲解圣体圣事,说耶稣为了爱人,让饼酒成为自己体血,实实在在的隐藏于内,并非是喻象,为能与人紧密结合,以作滋养人灵之饮食,医治人心之良药,并因此而赋予领受者极丰富的天恩福宠